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治疗方法 > 湿热在肝口苦在胃反酸在肠便粘,中医告
湿热在肝口苦在胃反酸在肠便粘,中医告
小王是一家软件公司的程序员,身高一米七左右,但是体重也有一百七十斤,整个一“正方形”的状态,走路一抖一抖的,给人一种“泡泡”的感觉,今年刚满三十岁,还在过“青春期”,脸上和背上的“美丽豆”一个劲猛长,虽然平时身边的朋友和同事都没少劝他减肥,但是他却不以为然,胖就胖点,只有没有身体问题就可以了。
其实,小王在平时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小毛病,比如清晨起床咽干口苦,吃了多了肚子会嘈杂反酸,但是他又是一个胃口特别好的人,喜欢吃大鱼大肉和口味重的食物,甜味饮料也是每天必喝,再有就是大便粘马桶,说话口气重诸此种种,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他觉得自己老是觉得很疲倦,白天精力不够,这确实是有点影响工作和生活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医院看病,同事看小王总是无精打采的,就要他挂号也看看,小王心想来了就看看吧,说不定能调理好,中医在了解情况之后,说他是典型的肝胆脾胃有湿热,跟他开了一些药,并嘱咐他改变生活状态,不然问题会越来越多。
湿热这个概念,在我们生活中并不陌生了,好多人虽然不知道它具体什么意思,但却都觉得自己体内有湿热,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医是怎么认识湿热这个病症的,以及到底该如何调理。
在很早的中医典籍里,形容湿热为“如油和面”,就是一滴油滴到一堆面粉里,这是说湿邪进入人体,是一种缠绵黏腻,难以剥离的状态,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
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症,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
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
致病可分别引致脾胃、肝胆及下焦大肠、膀胱等脏腑或皮肤筋脉的病证。《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其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反酸、口气重)、肝胆湿热(咽干口苦)、膀胱湿热(小便短赤)、肠道湿热(大便黏腻)等症。
湿热症的形成有4个方面原因,同时,也可从原因着手进行对症调理!
剩余38%未读最低0.3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