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治疗方法 > 肠胃疾病久治不愈四大原因你中了几条
肠胃疾病久治不愈四大原因你中了几条
白癜风盲目用药的危害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80424/6188489.html
近年来受到巨大的社会生产生活压力、不健康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导致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数不断攀升,发病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反酸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导致机体消化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发生。
而独具代表性的疾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胃肠息肉、胆囊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癌前病变。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消化疾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慢性疾病是指病情持续时间长、发展缓慢的疾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四个主要原因为:
肠道菌群失调
情志失调
饮食不节
脾胃亏虚
今天就来一起了解下
四种主要原因
Q1
什么是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内定植了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肠道菌群,它们与人体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人的健康产生着重大影响。例如菌群失调是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在内的常见慢性疾病的触发点。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措施主要为抗炎抗免疫,例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等,但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满意,且长期应用副作用严重。服用西药除了耐药性强和副作用大之外,长期下去还会引起很多并发症的形成,血压血糖、体重、身体各项机能都会受到影响、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等。
从西医角度来看,针对胃病,大部分患者服用的都是胃复安、吗丁啉、莫沙必利这类促胃肠动力的药,还有奥美拉唑、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这类抑酸药,以及氢氧化铝,碳酸钙,氧化镁这类抗酸药。针对肠病,基本上都是一线药美沙拉嗪、国产的惠迪、畅美,进口的艾迪莎、莎尔福这类药,作用比较短暂,用药病情缓解,停药复发。二线药激素类药物,包括了强的松、地塞米松和甲强龙,这类药作用强弱不同,作用强的自然副作用就大,容易产生依赖。三线药物就是免疫抑制剂,比如说类克,甲氨蝶呤这类药物,治疗作用更强,副作用更大。
从中医角度来看,例如中药唐古特大黄为传统的胃肠道用药,临床上长期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许多学者分离纯化获得了唐古特大黄多糖(Rheumtanguticumpolysaccharide),通过实验发现RTP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又如四君子汤经过反复的临床验证,成为治疗脾胃气虚的经典方。运用现代医学方法对其进行物质基础的研究发现,四君子汤中含量最多及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为多糖。四君子汤多糖可以通过激活肠道粘膜局部免疫从而影响系统免疫。
情志失调
中医学认为,脾胃运化升降功能正常,有赖于肝气的疏泄条达。胃腑以通为用,不宜停滞;胃又为多气多血之腑,气血宜调和、不宜逆乱。长期情志不舒,抑郁寡欢,所愿不遂,则肝木乘脾土,脾胃升降失调、运化失常,致清浊不分,壅于中焦,气滞血瘀,胃体失于荣养。若肝郁日久化火,肝火横犯中焦,则胃火炽盛;火灼阴血,日久肝之阴血不足,胃失阴血滋养;火耗精气致胃气不足、运化无力,不能行血则胃络瘀阻。
以上因素导致胃腑失和,日久使黏膜逐渐萎缩,分泌胃酸与胃蛋白酶原能力降低,而出现胃脘胀痛或隐痛,嗳气、痞满、嘈杂、口苦,甚至胃脘刺痛,固定不移等症状。
现代医学同样认为,胃肠病与人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过度紧张、悲伤、恐惧、愤怒、忧虑等均可引起神经—体液系统失调,胃肠的调节能力减弱,使胃肠蠕动减慢而排空延迟,胃黏膜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从而黏膜缺血、缺氧,胃腺体分泌异常,长期的情绪失调使胃受到持续刺激,进展为胃肠炎症。
另外,长期情绪刺激可能导致幽门括约肌关闭不完全,使胆汁反流入胃,组胺分泌增多,导致胃黏膜长期受损、发炎、黏膜血管瘀血、胃黏膜血供及营养障碍,出现萎缩、增生。
饮食不节
长期饮食不规律,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一方面影响胃液的分泌,另一方面导致幽门括约肌松弛、胆汁反流,损伤胃黏膜。同时饮食不规律会使胃肠的动力减弱、消化吸收减少、局部免疫力降低,容易引起幽门螺杆菌等感染、菌群失调,致使胃黏膜血供及营养障碍,从而致病。
特别是饮食长期过辛或过咸,耗伤气阴、助热滞血,使胃腑失养,又直接刺激胃黏膜,使黏膜充血、水肿,胃部抵抗力下降,幽门螺杆菌容易感染、大量繁殖、破坏力增强,加之食积、郁热、瘀血等病理产物留滞,日久导致胃黏膜萎缩。过寒或过热的饮食又会影响胃泌素的分泌和胃蛋白酶的活力水平,影响胃黏膜再生能力和屏障作用。碱性、煎炸、油腻、腌制等食物也会引发或加重病人的胃肠负担。
例如萎缩性胃炎患者由于普遍缺乏胃酸,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使蛋白质、铁、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缺乏,再吃碱性食物,如松花蛋、含碱馒头等会加重胃酸缺乏,引起营养不良、菌群失调等严重后果。煎炸、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延缓胃的排空,增加胃的负担,使脾胃之气更虚,加重疾病,引起胀满、烧灼感、嗳气、食欲下降等症状,加之食物在煎炸时有苯并芘等有毒物质产生,易导致胃黏膜病变,增加肠胃炎发生的可能性。
不良喜好
“烟为辛热之魁”,长期吸烟,郁热伤阴、毒损胃络,使胃部气机失调,胃络瘀滞,失于濡养而腺体减少、黏膜萎缩。长期吸烟是罹患肠胃炎的危险因素,烟雾中含有亚硝胺、多环芳烃等多种能损伤胃黏膜的毒性物质,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
饮酒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加,长期过多胃酸刺激易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降低胃黏膜屏障作用,致使穿透胃黏膜的致病物质增多,尤其是对酒精不耐受者,长期过量饮酒会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导致肠胃炎的发生。
长期过食腌制食物除了易引起胃酸缺乏、消化不良和胃黏膜充血、水肿外,其还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后者进一步生成N-亚硝基化合物,刺激、损伤胃黏膜,易使胃黏膜萎缩甚至癌变。
脾胃亏虚
《素问·刺法论》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大多患胃病多年、经久不愈、脾胃素虚,在此基础上各种发病因素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水谷运化失常,气机升降失调,中焦枢机不利,产生或加重食积、湿阻、痰凝、热郁、血瘀、毒邪等病理产物.
《脾胃论》说:“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这些病理产物综合作用,会加重脾胃负担,使脾失运化水谷之力,胃失受纳腐熟之能,气血阴阳亏虚,病理产物结聚,胃体长期失养;加之胃不和降,轻浊相混、排空障碍,胆汁上逆,胃黏膜长期受损而致病。由于脾胃虚弱,无力驱邪,邪气凝聚日久,脾胃愈发虚弱,以致病程迁延难愈。
想了解更多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