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病情诊断 > 医院内镜下治疗胃间质瘤,创伤小,恢复
医院内镜下治疗胃间质瘤,创伤小,恢复
医院 医院
胃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是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好发年龄为40~80岁,胃间质瘤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且缺乏特异性,约1/3的患者没有临床症状。肿瘤增大致黏膜表面糜烂、出血、溃疡,出现黑便、腹痛、腹胀等类似消化性溃疡病的症状,肿瘤巨大时可在腹部扪及肿块;病程较长者,可出现乏力、贫血、消瘦等消耗性疾病的表现,其他症状有:厌食、反酸、吞咽困难及梗阻性黄疸等。
胃间质瘤具有早期诊断困难、缺乏统一的分级标准、肿瘤复发率高和药物耐药等特点,因此疾病早期的胃镜筛查尤为重要。在需要胃镜检查时,切不可因畏惧胃镜的不适感而拒绝检查,贻误病情。对于原发可切除的胃间质瘤,外科完全切除是金标准;对于原发不可切除或复发转移者,伊马替尼联合手术切除是推荐的治疗模式。
我院消化中心收治了一例患“胃间质瘤”的病人,病人间断腹痛30余年,加重半月,在我院门诊查胃镜见胃底粘膜下隆起,考虑为胃间质瘤,入院后查腹部CT提示胃底部占位,间质瘤不除外。籍玉帆主任查看病人后,考虑病人肿瘤为向腔内突起,直径小于2cm,边界清晰,可以行内镜下手术治疗,如果成功病人的痛苦小、恢复快,立即与我院外聘专家取得了联系。他们指出,病人可先行超声内镜了解肿瘤侵犯至哪一层,然后行内镜胃粘膜下肿瘤挖除术,必要时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即使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这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来讲,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与病人家属沟通后,其表示对医护人员的充分信任与理解,很快便为病人安排了手术。
手术中图片
经过消化中心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手术很成功,直接行内镜胃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剥离的肿瘤直径约2cm。术后观察创面无明显出血,闭合良好。病理结果回示:(胃底)梭形细胞肿瘤,考虑胃肠间质肿瘤伴钙化,与诊断一致。病人恢复的很快,已经能下床活动了。
剥离前图片
圈套器圈住肿瘤
应用组织夹夹闭创面
切除肿瘤图片
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我院消化中心已成功开展了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内镜粘膜下肿瘤挖出术(ESE),这些新技术可全链条式精准治疗消化道早癌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
一例手术的成功,不仅是消化中心全体医护人员不断的学习的成果,医院的倾力帮扶。医院的技术指导、对我院医师医技的培训、毫无保留的“传、帮、带”是我院医技不断突破的根本保证。我们会认真总结每次手术的经验,技术上更精益求精,不仅仅是对病人负责对自己负责,更是因为敬畏每一个生命!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