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治疗方法 > 胃部反酸烧心,停药就复发你可能是选错
胃部反酸烧心,停药就复发你可能是选错
反酸、烧心,医生却开了抑制胃酸的药,对症吗?
虽然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的功能和结构有问题导致的,但是没有针对治疗这方面的良药。目前治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最好的,还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特别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比较强的拉唑类的药物。拉唑类的药物服用后,可以抑制胃酸分泌,让食管内胃内的PH值提到4以上,使胃食管内不要出现过于酸性的环境,这样即使有反流,反流物对食管的刺激也比较小,患者就不会感觉到明显的反酸。另一方面用抑酸药以后,胃液分泌量会减少,反流出现的次数也就减少了。
拉唑类的抑酸药应该怎么吃才对?拉唑类药物不能只在难受的时候就吃,不难受就不吃。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严格要求每天18个小时以上,胃内的酸度都要控制在pH值在4以上的状态。
不同的拉唑类标准用量也不一样。奥美拉唑一天两次,每次20毫克;兰索拉唑,一天一次,每次30毫克;埃索美拉唑,一天两次,每次20毫克;雷贝拉唑,一天两次,每次10毫克;泮托拉唑,一天两次,每次40毫克。
对于反流性食管炎,也就是反流物导致了食管黏膜破损的患者,吃标准用量的拉唑类抑酸药,需要8~12周的疗程,才能让食管黏膜愈合。如果没有食管黏膜破损的的患者,在反酸等症状得到控制两周后,就可以逐渐减量或者进入停药阶段了。
怎么就算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每周轻度症状(经过提醒才能感觉到的症状,不影响生活和工作)不多于两次,没有重度(严重干扰生活和工作,必须用药,不能忍受)以上的症状,如果近期只是偶尔有一次不舒服,就认为症状已经得到控制了。通过短期内的强化拉唑类的药物治疗,症状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药物就可以减量进入维持治疗阶段,这个叫作递减的治疗方式。
如果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早期没有规范的药物治疗,症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不舒服的时间也会拖得很长,最后用的药量并不少,效果却不好。而且反酸、烧心的症状很长时间都没有良好控制,就会一直有食管炎症,食管黏膜破损也不能愈合。应该一开始给足量的抑酸剂,短期内让患者的症状得到很好的控制,然后再进行减量维持治疗阶段。
维持治疗的阶段到底应该怎么吃药?如果通过短期的强化治疗后,偶尔还会有症状复发,还是需要用一些药物,这叫按需用药。并没有证据表明哪种用药方式比较好,需要按照患者自己的情况来看。比如,有的患者症状集中出现在一段时间,就这段时间经常频繁发作,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频繁发作的这一段时间规律用药,把症状消除掉,过一段时间症状见好了,就可以完全停药。还有一种情况是,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律,可能这几天有症状,过几天又没有了,可以在有症状就吃药,没症状就不用吃。
按需用药也要一直吃拉唑类的抑酸药控制反酸、烧心?按需用药并不一定非得要用拉唑类的药物。如果一周有一两次、轻微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可以通过服用碱性药物来缓解症状,最常用的氢氧化铝、铝碳酸镁、铝镁合剂等等,这些药物可以暂时让胃内的酸碱度升高,减少胃内的胃酸,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如果每周症状出现超过三次,就需要采用其它药物来控制胃食管反流的症状,比如雷尼替丁、西尼替丁、法尼替丁这类H2受体拮抗剂,也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对于维持治疗期间的用药,只要可以控制症状,药物能不用就不用,用得越少越好,如果能用一些短效的抗酸剂尽量不要用抑酸剂,能用弱的抑酸剂控制就不用强的抑酸剂控制。抗酸剂和H2受体拮抗剂这样比较弱的抑酸剂,都是对于胃酸的分泌影响比较小的,在能控制症状的情况下,用这些效力比较弱的药可以避免对胃肠道产生更严重的影响。但是用了抗酸剂和H2受体拮抗剂,仍然不能控制症状的话,还是要用拉唑类抑酸药。
还可以用什么别的药治反酸、烧心吗?有些患者的胃食管反流是因为胃排空不好,可以加用一些促动力药。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可以帮助胃尽量排空,餐后食物在胃内滞留的时间不会很长,反流发生的频率就会降低。
手术可以彻底治好反酸、烧心吗?有一些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是可以手术治疗的,比如食管裂孔疝导致的胃食管反流患者;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很差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得以缓解,但是一停药就反复复发的患者;虽然吃药有效但不愿意长期用药的患者;以及一些吃药物之后,身体却受不了的患者。这些患者经过医生严格的评估,预测手术后会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时,可以考虑手术。
现在手术最常用的方式是腹腔镜下的胃底折叠术,通过腹腔镜下的手术,把下食管括约肌附近的结构加以调整,减少发生反流的可能。还有一些更新的治疗手段,比如胃镜下的治疗,通过胃镜下一些特殊的设备改变胃底结构,也可以使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教你如何健脾养胃
跟养生老师学习专业的养胃等养生知识,让你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长按识别患有白癜风要如何治疗北京哪家看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