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饮食治疗 > 林彪事件完整调查nbsp舒云著
林彪事件完整调查nbsp舒云著
第一部谁识庐山真面目
第一章迷雾笼罩(续2)
8月21日晚,汪东兴给吴法宪打电话,邱、李两个老总都到了(庐山),你要抓紧给他们通气,要提议设国家主席。这话汪东兴已经和程世清(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省军区第一政委)说过一遍了,他又对文道宏(江西省负责人)说,你告诉程世清在会上要提设国家主席,明天委员们都到齐了,叫他告诉江西的同志们,在会上要提议设国家主席。主席说不当国家主席,是主席的谦虚嘛,那不是真的。不设国家主席,主席怎么当主席呢?8月22日一大早,文道宏悄悄告诉了程世清。(采访中将邱会作笔记,年11月16日)
汪东兴为什么要大肆煽动?联想庐山上,汪东兴比陈伯达活跃多了,却抢先把责任推到陈伯达身上。汪东兴从“网”里逃出来,而陈伯达却被打翻在地?汪东兴不可能身在曹营心在汉,真心投靠毛家湾。那么他是故意套近乎,摸毛家湾的底?还是有另外的背景?如果都不是,那么就是汪东兴没有理解毛泽东的意思。
关于毛泽东不当国家主席的态度,汪东兴最清楚不过,为什么连汪东兴也受了“骗”呢?为什么他如此热烈地希望毛泽东当国家主席呢?
毛泽东爱看历史书,城府深不可测,凡事步步为营,警觉性高,不轻易向人表露内心的情绪,也不肯轻信别人。汪东兴掌握着中央警卫团,深得毛泽东的信任。但毛泽东不会把“底”全部兜给汪东兴。对毛泽东的种种说法,汪东兴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毛泽东所有关于国家主席的谈话中,只是讲自己不当国家主席,却没有反对设国家主席。而让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是好事嘛,为什么不举双手赞成?可是哪里想到,这回毛泽东反其道而行之,反对“设”成了革命者,赞成“设”倒成了反革命。
汪东兴回忆:毛泽东南巡到长沙后,对我说,你在会上没有念(陈伯达编的)这个语录。还说,你发言被人利用,这是事实。在湖北(你)检讨以后,我对你比较放心了。你没有什么问题。毛泽东多次这样说,为我“解脱”。(参见汪东兴《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年11月第一版,页)
据知情人说,九一三事件后有人写了揭发汪东兴的材料,材料密封后由周恩来交给毛泽东。毛泽东叫来汪东兴,汪东兴吓得跪在毛泽东面前,乞求饶恕。
吴新潮回忆:汪东兴对不起黄吴李邱,如果没有汪东兴的误导,吴法宪就不会被张春桥激怒,也不会再激怒林彪,也就没有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的讲话。我们都认为汪东兴是坏蛋,他对毛主席犯了大罪。(采访吴法宪大儿子吴新潮笔记,年1月3日)
从庐山上下来,毛泽东在从长沙到武昌的路上,问汪东兴在想什么,汪东兴说,我在想自己在庐山会议上的问题。毛泽东高兴地说,这好嘛。汪东兴说,在山上开会,忙于会务,没有时间想自己的问题。现在有空闲了,可以好好地理理自己的思想了。毛泽东对他的态度比较满意,说这样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你的心是好心。(参见汪东兴《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年11月第一版,59页)汪东兴参加了华北会议,不敢自作聪明。他问毛泽东,我要不要发言?毛泽东说,你现在是明白人了,为什么不发言?汪东兴还是不放心,说我先写一个东西给您看一看,不要又搞错了。毛泽东说不用写了,根据我与你几次谈话的情况,我看你的思想已经通了。你讲吧,讲错了,回来我们再商量,再批判嘛。说到这里,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参见汪东兴《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年11月第一版,74页)看来,汪东兴也被蒙在鼓里,汪东兴跟随毛泽东多年,但毛泽东的心思,他始终没有捉摸透。你想,连老奸巨滑的康生都晕头转向,掉进“迷魂阵”里,更何况“晚辈”汪东兴呢。
那么,是谁在放长线钓大鱼?汪东兴是“诱饵”吗?
也许毛泽东没有想到,在他死后不到一个月,一向对江青意见极大的汪东兴,在逮捕“四人帮”时起了重大作用。
邱会作眼中的汪东兴
九大开幕之前,九大代表都来了不短的日子了,可是会议还没有召开,总理解释其原因是汪东兴病了。其实,九大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总理、黄永胜、张春桥和吴法宪他们几个,汪东兴作用并不大,汪主要是联系主席那里。汪东兴病了是不是会议延迟的主要原因,我不太清楚,但他确实病了。叶群带我们去看过汪,之后叶群还叮嘱我们再去看汪。记得我们去看汪时,他不但很感谢,而且很激动,说着说着又哭又骂,什么“过河拆桥了”,“卸磨杀驴了”,“不要我了”……,江青没去看他,也没派人去看他;主席也没派人去看他,汪东兴有这种看法并不奇怪,那个时候一切都敏感得很哪!汪东兴在我们面前敢对主席不敬,我们是很吃惊的,看来主席和汪东兴也有很深的私密关系,这在庐山会议上,得到了切实证明。汪东兴在杨余傅事件以后就和我们走近了,九大以后就完全和我们站在一起了。实际上,汪东兴也是脚踩两只船,其他人屡屡翻了船,汪东兴确实踩稳了,真是技高一筹。(引自《邱会作回忆录》,新世纪出版社年,页)
早在年3月“杨余傅事件”发生以后,汪东兴就和我们走近了,过去他还摆点“高高在上”的小架子,九大以后他就完全和我们站在一起了,我说的站在一起,是指对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一伙而言的。
年3月8日晚上,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由周总理主持,其主要内容是听取汪东兴传达毛主席的指示,汪是专程从武汉(主席当时在武汉)赶回来的。汪说:“毛主席考虑要开四届人大了,请总理和政治局的同志们研究一下,九大召开一年了,斗批改正在进行,有些政府机构可以考虑边整改边恢复。主席还说,战备问题也要研究一下。……”
接着汪东兴还是说主席的指示:“召开人大就有一个修改宪法的问题,可以成立一个修改宪法的小组。这里必然涉及到国家主席的问题,国家主席要不要,我的意见是不要。如果大家认为一定要,我是不当这个国家主席的,那么谁来当呢,只有林彪同志来当。”主席要改变国家体制,而且是和全世界都不同的国家体制,这么大的事先没有和林彪、周总理商量,更没有让政治局拿出几个方案,供他决断。
我清楚地记得,在汪东兴说“不设国家主席”的时候,总理有点愕然,他抬头看了一下汪;当汪说到“只有林彪同志来当”的时候,总理看上去有些欣慰的样子。我当时的认识是:主席对林彪这个接班人很关心,很周到。其实,我的想法和主席的打算相差十万八千里。散会时,汪还真有些余兴未尽的样子,对着叶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和我说:“走走走,时间还早,到我那里再坐坐。”我们都欣然同意了。
在汪东兴家里,大家开始也是扯乱谈。后来,吴法宪又请汪去核实刚才在会上讲的“要设国家主席,毛不当,要林彪来当”的话,汪东兴很认真地又重复了一遍,听后大家都很高兴。我们要起身走时,汪说:“不要着急,搞点东西来吃。”不一会,工作人员端上两盘子红薯,吴胖子和叶群吃了,我没有吃。我说:“我一看见红薯胃里就反酸水,给我们吃碗面条也好。”汪说:“你尝尝就知道了,甜得很。”
3月8号的政治局会议以后,立即成立了两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修改宪法,由康生、陈伯达、张春桥、吴法宪、李作鹏、纪登奎组成;一个小组负责组织会议的工作,由总理、黄永胜、张春桥、谢富治、汪东兴组成,由总理抓总。因为我当时主管援越、援阿(尔巴尼亚)、援罗(马尼亚)的具体工作,任务很重,两个小组的工作我都没有参加。
3月中旬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召开中央工作会议的问题,主要是确定参加会议的人员,同时也讨论了修改宪法工作小组请示的几个问题。讨论的都是一般性的问题,比如新的宪法要比年的宪法大大压缩,要短。并且要求修改宪法工作小组月底要拿出草稿来。会上没有讨论设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更没有要讨论谁当国家主席。
林彪知道了毛主席的意见后,立即表示:我认为国家主席还是要设,并由毛主席担任国家主席,林让秘书给毛主席那里打了电话,但主席并没有正面表态,只让秘书打电话问候林彪。4月11日,由林彪口述,秘书记录后向政治局提出了他的三条意见:“1、关于这次“人大”国家主席的问题,林彪同志仍然建议由毛主席兼任,这样做对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人民的心理状态适合。否则,不适合人民的心理状态。2、关于副主席问题,林彪同志认为可设可不设,可多设可少设,问题都不大。3、林彪同志认为,他自己不宜担任副主席职务。”
3月8日,汪东兴传达的毛主席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政治局一致同意了,这种同意是拥护毛主席的惯性,大家并没有深想。现在林彪的意见来了,总理在政治局会议上唸了,大家又都同意林彪设国家主席并由主席来担任的意见,包括江青在内。我现在都认为,林彪的意见是正确的、中肯的,是维护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也是对毛主席“不设国家主席”的不妥想法敢于提出自己不同意见的,在“国家主席”的问题上,不是毛、林之间有什么分歧,而是毛和大家的意见相左,林和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现在想看来,林彪很快就提出自己的意见,是他知道毛提出让他当国家主席未必是真心,就像开九大时主席让林当大会主席团主席是一个样的,林考虑问题是深思熟虑的,他不愿让主席牵着鼻子走,更何况林的身体根本当不了国家主席。
邱会作眼中的“国家主席”
主席很快就对林的建议(政治局同意林彪意见的报告)作了批示:“我不能再作此事,此议不妥。”是设国家主席这个体制不妥呢,还是让他当国家主席的建议不妥,主席自己也没讲清楚。
叶群告诉我们,林提出三条意见后,大概是4月25号,主席在路过苏州时,林和叶还到专列上去看了主席,让主席住下,并给主席腾出了林住的南园宾馆的房子,主席说不住了。他们交谈得很好,主席还对林说起黄、吴、李、邱,并大加赞扬说:我就是信任这几个跟我南征北战的红小鬼。那天正好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叶群让主席听了人造卫星上的《东方红》乐曲录音,毛主席很高兴。他们之间没有再提起有关国家主席的事。既然毛不同意林的意见,当面却不说。
可是,时隔不久,毛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表示他不当国家主席,主席还讲了一个典故,大意是:三国时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想把他放在火炉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主席讲完以后大家都笑了,我当时的理解,一是主席很谦虚,二是主席虽然又上了一线,但他还是不想当国家主席,不想当国家主席的原因是不愿管具体事务,愿意多考虑重大问题,具体工作由林彪和总理担起来,一个当国家主席,一个当总理。现在想起来,我的意见真是幼稚可笑。其实主席讲的这个典故,还是说他不当国家主席,并没有说不设国家主席。我清楚地记得,主席虽然提出不当国家主席,不设国家主席,但后来主席也说过,叫董老当,叫陈永贵当,叫工农兵当等等。不设怎么当呢?!总之,在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上,主席的态度也是多次反复的。
5月中旬,军委办事组去向林彪汇报工作,当扯到国家主席问题时,林彪说得非常中肯,他说:“国家主席还是要设的,但只能主席来当这个国家主席,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没有国家元首是不成的,名不正,言不顺嘛。”我们提到毛主席的意思是林彪可以当国家主席时,林彪立即说;“这种话你们不能在我这里说!我不能当这个主席,你们以后也不要再提,还是我们的毛主席来当。我身体不好,出个门都要下好大的决心,如设副主席我也不能当。”
当时我们几个对设国家主席的问题,根本没当成什么了不起的事,虽然,此期间主席也提出过不设国家主席,他也不当国家主席的意见,但我们并没有认识到主席的心思,汪东兴3月8号的话给我们印象很深,谁当国家主席也没感到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毛主席当很正常,毛主席不当也没少了什么;毛主席不当,由林彪来当也很正常,也没觉得林多了什么,因此主席怎么说都认为是他的谦虚。林彪则不然,主席的心思林彪很快就明白了,主席说不设国家主席,主要是不想让林彪当,不设国家主席目的就是不给林彪留位子。……
关于国家主席的问题,林彪看得最清楚,他只提了一次建议,以后再也没有发表意见。关于建议设国家主席的意见,几次都是来自下面,如3月份的中央工作会议;如在全国各地征求意见;如7月中旬的宪法修改小组全体会议。我认为总理和康生也看清了,但他们为了国家体制不要搞得太扭曲,因此在庐山,8月22日的常委会上,周恩来、陈伯达、康生还是又一次提出让毛主席当国家主席,周恩来提出,如果设国家主席,今后接见外国使节等外交礼仪活动可以由国家主席授权。康生说,设国家主席,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希望,我们起草宪法修改草案时也这么希望,但又不敢违反主席关于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陈伯达说:如果这次毛主席再担任国家主席,将对全国人民是一个极大的振奋和鼓舞。陈伯达讲后,林彪只是附和他们,并没有发表具体意见。可以看出,后来扣在我们头上的“设国家主席是反动的政治纲领”,这个“政治纲领”,周总理、康生、陈伯达、林彪四个常委都拥护。
毛主席在会上说:“设国家主席,那是个形式,我提议修改宪法就是考虑到不要国家主席。如果你们愿意要国家主席,你们要好了,反正我不做这个主席。”主席最后的结论,还是不当国家主席,对不设国家主席没有定论,不过主席不愿意要国家主席,谁还敢要。林彪并没有出来劝几个常委来维护主席的意见,因此主席早就不高兴了。即便是这样,在当晚传达常委会精神的时候,总理仍没有传达主席不同意设国家主席的意见。康生是更能揣摩主席的,但他在开幕式上,又提设国家主席,并建议毛主席当主席,他竟然还说:“如果毛主席不当,请林彪当国家主席。”
邱会作回忆:林彪同意设国家主席,全国基层同意设国家主席,几个常委都同意设国家主席,全党全国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从国家体制去考虑,建议设国家主席。只有毛主席说不设国家主席,虽然他说是为改变国家体制,实际上主席的目的就是不想让林彪当。也许毛主席把“国家主席问题”和接班人问题连在一起去考虑了。毛主席从七大开始就考虑接班人,立了刘少奇,几年后毛主席就对刘不满,因高岗问题,刘少奇躲过一劫,“文革”重新算账,给刘戴了“叛徒、内奸、工贼”三顶帽子,死于非命;林彪跟随毛主席几十年,九大刚立为接班人,只一年工夫,主席又不放心,又不满意。其实,年八届十一中全会,主席立林为接班人,林彪不想当,打了报告,主席硬是让他当。林不会觊觎国家主席这个虚职,去抢一张空头支票干什么?!如果国家主席是有实权的职务,毛主席是绝对不会放过的。可是,毛主席在年8月南巡时却说,“有人看我老了,快要上天了,他们急于想当国家主席。”“九一三”以后,主席又说,“设国家主席是他们的政治纲领”,这就是毛主席不实事求是了。
至于“不设国家主席林彪往哪里摆”,这句话本来是汪东兴说的,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话,但为了“说明”林彪有野心,就去搞吴法宪,结果吴胖子被迫把“不设国家主席林彪往哪里摆”,说成是叶群说的了。吴法宪乱说一顿,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也给林、叶栽了赃。“九一三”之后,毛主席就是利用吴的这句假话,发出多个中央文件。庐山会议本来是几乎全体的中央委员对江青一伙的不满,由此引发出对文革的不满。结果毛主席却说成林彪有野心,想当国家主席,黄、吴、李、邱和军队干部就是为了林彪的野心,才坚持设国家主席的。其实,我们在庐山会议上的发言几乎没提国家主席。
在九届二中全会上,主席《我的一点意见》根本没有提“国家主席”,毛主席对我们的“政治纲领”都不批判,不是没有批到点子上吗!九届二中全会以后,我们军委办事组的黄、吴、叶、李、邱几个人都做了检讨。在我们的检讨中,根本没有检讨“设国家主席”问题。试想,如果“设国家主席”是我们的“政治纲领”,我们不针对自己的政治纲领来写检讨,能行吗?!主席那里能过关吗?对于我们的检讨,主席批示“很好”,有了批示,都过了关,主席还接见了我们并风趣地谈了话。“九一三”之后,毛主席说我们是“反党集团”,“称天才”是我们的“理论纲领”,“设国家主席”是我们的“政治纲领”,都不是实事求是的。
关于国家主席问题,过去是以主席的错误为正确的标杆,现在国家主席早恢复了,杨尚昆、李先念几任国家主席都当了,但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他们还是误导人们去想:毛主席说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提议设,因此林反对毛主席,林错了,甚至是有野心。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毛为了不让林当国家主席,竟提出不设,破坏国家原有的体制,也不让林当。其实,林并不想要国家主席这个虚职,但林希望维护国家体制。(引自《邱会作回忆录》,新世纪出版社年,-页)
汪东兴写的一本书,叫做《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主要是讲党的九届二中全会直到“九一三”这段时间的事情,可以说汪嘴里吐出来的东西,在关键的问题上都是假话。其实,毛、林交恶造成的悲剧,汪东兴是要负重要责任的;在当时恶劣、复杂的政治环境下,总理、黄永胜、李先念和军委办事组的同志,也包括汪东兴在内,这些当时在台上工作的同志与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等中央文革那些人的斗争,很多是在原则问题上不可调和的斗争,这些斗争在思想基础上,和所谓的“二月逆流”是一个样子的,那就是:拥护毛主席,不理解文革,厌恶江青、康生、张春桥等这些中央文革的家伙。而且这些斗争和矛盾,很多缘由都和汪东兴有直接关系,汪东兴不能实事求是地讲清事情的本来面目,口口声声是维护毛主席,实际上是用假话保护他自己(引自《邱会作回忆录》,新世纪出版社年,-页)。
8月22日晚,政治局召开会议,周恩来传达毛泽东关于九届二中全会明天下午举行开幕式。总理讲完后,让汪东兴补充。
汪东兴说:“我首先声明,我是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列席了中央常委会。主席在会上谈的问题,我做点补充传达。主席说:‘九大以后,有的人在后面搞了一些活动,这些都是见不得人的事。那些事也搞到总理和伯达同志头上去了(指5月17日,江青找部分政治局委员谈话的事)。这些事,在中央全会上应当讲清楚,这对党的团结是有利的。’主席还说:‘最好再讲讲形势,套路的话人家不爱听。’并且对林副主席、周总理说:你们谁来讲一讲?’总理立即谦让的推举:‘请林副主席来讲吧。’主席又说:‘可以把问题讲的宽一点。’”汪东兴平时还是一个挺严谨的人,今天的确比较随意,也许他有意找机会抨击江青,出江青的洋相。他在补充中说的内容,总理都没有讲到,汪东兴竟然敢“补充”出来。当时康生就很生气,胡子翘得老高。散会后,康生走过汪东兴身边时说:“革命这么多年,还是个警卫员的水平。”我看当时汪东兴样子,有些不以为然。后来,陈伯达下台之后,康生在政治局会议上以乱传达毛主席的讲话指责了汪东兴。汪东兴这个人过去黄、吴、李都不了解他。我跟他打交道较多,不过都是些具体事务,对他也不很了解,我认为这个人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装腔作势;二是肚子里事不少。至于他的办事能力,康生说他只是个“警卫员的水平”,当然有点挖苦人,汪还是有能力的(引自《邱会作回忆录》,新世纪出版社年,-页)。
汪东兴的表现真正是“汪东兴一声炮响,给全会送来了假毛泽东思想”。真正起到了轰动效应!!也把大家害得很苦。凭良心说,庐山会议,汪东兴、叶群关系最密切,在会上态度最积极,调子最高。吴、李和我及部队的同志,如许世友、韩先楚、杨得志等调子也高,但与叶群、汪东兴相比有差距。是主席自己没搞清问题,上了汪东兴的当,把事情搞乱了。主席在处理庐山问题时,把吴、李和我装进去,把汪东兴拉出来,名义上把矛头指向陈伯达,实际上指向林彪。结果把最大的起哄者汪东兴给“漏”掉了,汪东兴和叶群的关系也没有搞清楚,叶群和林彪的关系也没搞正确。……汪东兴在庐山会议上,为什么那样积极,把我们引入“泥潭”。究竟是毛主席授意的,还是汪自己所为,我就百思不解了。也就是说,没有“设国家主席”,没有林彪坚持“天才的观点”,没有陈伯达搞得“称天才的语录”,毛主席就不拿掉林彪了吗?
邱会作回忆:我跟汪东兴的关系一直都是工作关系,平时接触也不多。年“杨余傅事件”以后,汪东兴和军委办事组的来往越来越密切,九大以后汪东兴就主动向军委办事组靠拢,经常和我们一起吹牛皮,有关主席和江青的关系,都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吴法宪经常问他的一个问题就是:主席和江青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汪东兴和江青关系不好,他每次都说:“完全是两回事!”其实,主席和江青关系很深,毛泽东从来就没有真正批评过江青,更没有想过要打倒江青。留心历史的人就会发现,毛泽东每次讲批判江青的“坏话”,都未必是动真格的,“二月逆流”如此,林彪如此,后来对邓小平也如此。
汪的目的是想让我们冲在前面和江青斗。
汪还多次以透露毛,江之间隐私的第一手材料来巴结黄、吴、李和我。有一次,汪东兴从东北出差回来,还没有休息,就把黄、吴、李和我请到汪东兴家里来“吹牛”、“侃大山”,一侃就侃到第二天天亮。汪东兴说:江青做了妇科手术后就很少和主席在一起,后来就根本不在一起了。江青经常气主席,主席几次外出都是掉着眼泪离开北京的。不过主席也有不方便之处,其实就是有短处,所以江青有些要求、有些提议,主席有些是反对的,有些也只好默认了。比如,江青要反田汉、周扬、夏衍、阳翰笙四条汉子,这本是江青的私心,但主席还是同意了。江青又在主席面前提出要批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主席未置可否。汪东兴说:如果江青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批车尔尼雪夫斯基,你们不要表态。汪东兴说:张春桥最不是东西,他以为巴结上江青就能接近毛主席。上海“一月风暴”是主席、总理、伯达他们指挥的,张春桥既滑头胆子又小。张想在上海搞什么卫星中心,主席没有同意。汪东兴还说,稳定全国的局势就靠军队了,你们几位老总是重任在肩啊!九大以后,不怎么提中央文革了,这个江青、张春桥,就是念念不忘中央文革……如果张春桥靠边站了,江青也很难有什么搞头。
汪东兴在庐山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1、开幕式后他就告诉吴、叶、李和我以及陈伯达,主席说对张春桥“可以讲,但不要点名”。这样,使大家增强了对张春桥、江青一伙斗争的决心。
2、为陈伯达印马列称天才的语录,陈叫他印五份给常委做参考,汪自行印了20份,首先发给了吴、叶、李和我,并沾沾自喜地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3、汪东兴在华北组的发言,是全会调门最高的。一、坚决要求设国家主席,“建议在宪法中恢复‘国家主席’一章。这是中央办公厅机关的愿望,是部队的愿望也是我个人的愿望”。二、在华北组的会上,汪东兴很严肃地说:“我们林副主席真是了不起,他对问题发觉得早,挺身而出捍卫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不然问题可就严重了,我们再也不能糊里糊涂的了。”汪东兴的话等于告诉大家,有人在反对毛主席,林彪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不是泛泛地在讲有人反对毛主席,而是有所指的,挑动大家起来斗争。三、当有人问汪东兴,有人反对毛主席当主席,这个情况毛主席知道吗?汪东兴说:“当然知道,不过主席不让点名。我一说你们就明白了:现在是笔杆子压枪杆子,压得很厉害呀!”汪东兴说是不点名,实际上已经等于点了名,大家都知道“笔杆子”指什么,指谁!中央全会就那么二百多人,汪的讲话很快大家都知道了,难怪毛主席说华北组的简报是反革命的简报,把大家都煽动起来了。
4、汪东兴开会前,就给吴法宪打电话,叫吴、李和我发言,还叫吴、李和我鼓动各自所在单位的中委发言,汪还强调说:“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今天发言是旗帜鲜明,明天就是随大流了。”24日晚上,汪东兴还亲自给我和李作鹏打了电话,汪几乎逢熟人便如此鼓动。
5、抢先出华北组简报。
6、“风云突变”以后,汪东兴欺上瞒下,推卸责任,陷害别人,对陈伯达尤甚。
汪东兴的表现真正是“汪东兴一声炮响,给全会送来了假毛泽东思想”。真正起到了轰动效应!!也把大家害得很苦。凭良心说,庐山会议,汪东兴、叶群关系最密切,在会上态度最积极,调子最高。吴、李和我及部队的同志,如许世友、韩先楚、杨得志等调子也高,但与叶群、汪东兴相比有差距。是主席自己没搞清问题,上了汪东兴的当,把事情搞乱了。主席在处理庐山问题时,把吴、李和我装进去,把汪东兴拉出来,名义上把矛头指向陈伯达,实际上指向林彪。结果把最大的起哄者汪东兴给“漏”掉了,汪东兴和叶群的关系也没有搞清楚,叶群和林彪的关系也没搞正确。
这里也要指出,六号简报被毛主席扣上反革命简报的帽子,可是反革命的帽子没有给汪东兴戴上,汪东兴敢做不敢当,不但推卸责任,还陷害别人。关于六号简报,毛主席也在帮汪东兴贼喊捉贼。
汪东兴在庐山会议上,为什么那样积极,把我们引入“泥潭”。究竟是毛主席授意的,还是汪自己所为,我就百思不解了。也就是说,没有“设国家主席”,没有林彪坚持“天才的观点”,没有陈伯达搞得“称天才的语录”,毛主席就不拿掉林彪了吗(《邱会作回忆录》,新世纪出版社年版,-页)!?
寻常性白癜风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