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相关医院 > 新生儿的睡眠知识

新生儿的睡眠知识



“睡姿”对新生儿很重要,同时,“睡姿”也是各位新手妈妈十分关心的话题,自己的宝宝究竟该采取怎样的姿势睡觉?哪种“睡姿”最能塑造完美头型?如果宝宝吐奶了,该更换睡姿吗?

“睡姿”对新生儿很重要,同时,“睡姿”也是各位新手妈妈十分关心的话题,自己的宝宝究竟该采取怎样的姿势睡觉?哪种“睡姿”最能塑造完美头型?如果宝宝吐奶了,该更换睡姿吗?

1、新生儿三种常见睡眠解析。

(1)仰卧。

优点:①宝宝仰睡时,爸爸妈妈可以直接清晰地观察到他的表情变化,及时了解孩子的需要,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同时,也方便爸爸妈妈逗弄宝宝,增进亲子间的交流。宝宝仰睡还有利于爸妈直接观察他的口鼻中是否有过多分泌物,有没有呕吐等,使护理更及时更细致。②仰睡时,宝宝四肢活动灵活不受限制,宝宝睡觉时比较放松、自在,可以自由地挥舞手脚而不受约束。

缺点:①仰卧总是朝着一个方向睡,就会形成扁头,影响头型美观。在新生儿期,宝宝的头颅还没有定型,所以特别要注意睡姿对头型的影响。②仰卧时,宝宝容易发生呕吐,由胃反流到食道的食物吐出后,会聚积在宝宝的咽喉处,不易由口排出,较易呛入气管及肺内,发生危险。所以宝宝仰卧时,必须有人看护,一旦吐奶,应立即将宝宝抱起,以免呕吐物流入气管中。③婴儿由子宫初到人世,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个宽阔的空间。因此,仰卧容易使宝宝缺乏安全感,不易熟睡。

(2)俯卧。

优点:①胎儿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是腹面部朝内,背部朝外的蜷曲姿势,所以,俯卧睡姿容易让宝宝获得安全感。这种姿势是最自然的自我保护姿势,宝宝容易睡得熟,从而减少哭闹,提高睡眠质量。②俯卧时面部朝下,后脑勺朝上,不会导致头部变形,容易塑造完美头型。③宝宝在俯卧时经常会有抬头挺胸的动作,带动了颈部、胸部、背部及四肢的运动,有利于今后各种动作的发展。④趴着时宝宝的胸部压迫床,床会给一个反作用的压力正好按摩他的胸廓,能提高宝宝的肺活量,促进呼吸系统的发育成熟。⑤趴睡时,即使宝宝吐奶,胃容物也会顺着嘴角流出,不必担心宝宝会将呕吐物吸入器官而导致窒息。

缺点:①宝宝俯卧时,面部朝下,不利于爸爸妈妈或养护者观察他的面部表情和身体状况,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宝宝的需要。②俯卧时压迫宝宝的手脚,造成宝宝四肢活动不方便。③趴睡时胸腹部紧贴床铺,不利于散热,容易引起体温升高,或者由于汗液积于胸腹而产生湿疹。④因为宝宝的头较重,而颈部力量不足,在不会自如地转头或翻身时,口鼻易被枕头、毛巾等堵住,就会造成窒息,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尽管俯卧有诸多优点,国内还是不太提倡让宝宝俯睡。

(3)侧卧。

优点:①侧卧的姿势能使全身肌肉放松,从而得到充分休息,提高宝宝的睡眠时间和质量。②让宝宝右侧卧,有利于胃内食物顺利进入肠道,即使发生溢奶,口腔内的呕吐物也会由嘴角流出,而不至于流入咽喉引起窒息。③右侧卧位可以避免心脏受压。④侧卧可以减少宝宝睡觉打鼾,打鼾多由咽喉部分泌物及软组织相互振动而产生的。侧卧可以改变咽喉软组织的位置,减少分泌物的滞留,使宝宝的呼吸更顺畅,也就不会打鼾了。

缺点:①维持侧卧的姿态比较累,因为宝宝的身体是滚圆的,四肢又比较短,维持侧卧姿势并不容易,需要用枕头在前胸及后背支撑。②由于新生儿的头颅骨骨缝没有完全闭合,长期睡向一边,头颅可能变形,脸型也可能不对称。所以采取侧卧时,应及时采取左侧卧和右侧卧交替的方法。③如果侧卧时不注意将宝宝的耳轮压向前方,时间久了就会使耳轮变形,或形成“招风耳”,影响美观。因此,每次侧卧时,爸妈要注意将宝宝的耳轮压向后。

每种睡姿都有他的优劣,因此,每位妈妈都要根据宝宝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宝宝的睡姿。宝宝睡姿适当了,才能减少意外伤害,提高睡眠质量,还能帮助他塑造完美头型和脸型。

2、新生儿的睡眠情况。

新生儿期是人一生中睡眠时间最多的时期,每天要睡20-22个小时。其睡眠周期约45分钟。睡眠周期随小儿成长会逐渐延长,成人为90-分钟。睡眠周期包括浅睡和深睡,在新生儿期浅睡占1/2,以后浅睡会逐渐减少,到成年仅占总睡眠量的1/5-1/4。深睡时新生儿很少活动,平静,眼球不转动,呼吸规则。而浅睡时有吸吮动作,面部有很多表情,有时似乎在做鬼脸,有时微笑,有时撅嘴,眼睛虽然闭合,但眼球在眼睑下转动。四肢有时舞蹈样动作,有时伸伸懒腰或突然活动一下。

父母要了解孩子在浅睡时有很多表现,不要把这些表现当作婴儿不适,用过多的喂养或护理去打扰他们。新生儿出生后,睡眠节律未养成,夜间尽量少打扰,喂养间隔时间由2-3小时逐渐延长至3-4小时,使他们晚上多睡白天少睡,尽快和成人生活节律同步。同样,父母精神好了,能更好地抚育自己的孩子成长。

3、新生儿爱睡觉的原因。

新生儿除了吃奶以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睡觉,在一昼夜中需睡20-22小时,这是一种生理性的抑制过程。新生儿的脑相对大,其重量为出生体重的10%-20%(成人仅2%),但脑沟、脑回尚未形成,大脑皮质兴奋性低,神经活动过程弱,外界刺激相对说来过强,所以易疲劳,因此又会使皮质兴奋性进一步低下,从而进入睡眠状态。

4、如何让婴儿睡眠充足。

(1)布置单独的小床。

宝宝是幼小的生命个体,他的体温与大人还有很大的区别,还有一个适应性的过程。宝宝进行睡眠,最好给一张单独睡的小床,这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和良好睡眠卫生习惯都有促进作用。宝宝单独睡小床,小床就是宝宝第一活动小天地。可以在小床的床头上方挂上一些红、蓝、黄色的彩球或玩具,在宝宝醒来时用来训练宝宝的视觉、听觉和头、眼的协调活动,对宝宝的智力发育很有帮助;宝宝单独睡小床,有单独被褥,可以避免与母亲同一被窝睡的弊端。

如果宝宝与母亲同一被窝睡,往往把宝宝的头部蒙在被窝里,宝宝呼吸不到新鲜空气,造成宝宝睡不安宁,睡不深沉,对呼吸系统也不卫生。而且由于母亲在哺乳期中比较疲劳,晚上睡眠很深很深,翻身时容易把宝宝压在身体下面而造成意外窒息。所以,让宝宝单独睡一床,从小锻炼宝宝不依恋母亲睡眠的良好习惯,这对培养宝宝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坚强自立的性格有好处。宝宝单独睡,母亲也可安心地入睡。

宝宝的小床一般安放在母亲床边,便于睡眠时随时抱出来喂奶和换尿片、盖被褥等生活照料。从宝宝出生后就开始单独睡眠,可以养成孩子单独睡眠的好习惯。

宝宝的小床四周要有栏杆,床铺最好是木板或硬性棕床或弹簧床,婴儿不宜睡软床。床上可以不放枕头,即使放枕头也不宜超过3厘米高度,因为宝宝的脊柱是直的,没有生理变曲,不安放枕头一样睡得舒适。被褥应用质地柔软、保暖性好、颜色浅淡的棉布做,不要用合成纤维或尼龙织品,因为这些化纤织物不吸水、透气性差,还容易产生皮肤变态反应。褥子上可垫一块防水布,预防大小便污染床褥。宝宝床上用品要经常洗晒,保持清洁卫生,柔和舒适。

(2)保证良好的睡眠。

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哺乳时间,全天几乎处于睡眠状态,睡眠时间长达20-22小时。婴儿具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促进身体和智力的发育,特别有利于骨骼的生长。有正常睡眠规律的孩子精神饱满,生长发育良好。而睡眠常受干扰的孩子常常爱哭闹,烦躁不安,打噤惊悸,饮食不振,体重增长缓慢,抵抗力降低,反应迟钝。要促使婴儿良好睡眠,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就要从新生儿做起,具体做法是:

①不要过饥过饱:母乳不足婴儿常饿醒啼哭;喂得过饱,由于腹部不适,也难入睡。

②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室内要力求安静;避免强光刺激;空气要新鲜;室温不宜过高。

③被褥要柔软干燥,经常曝晒、拆洗;不要盖得太重,应随季节、室温的变化而增减;睡前要换好干软的尿布;衣服要轻柔舒适,使肢体舒展,气血畅通。

④睡前不要逗弄孩子,以免兴奋。

⑤睡前不要抱着摇晃、拍哄等,要建立自然睡眠的习惯。

⑥新生儿时期,新生儿饿了就哭,尿了也哭,不分昼夜,为了逐渐延长夜间的睡眠,保证父母休息,在临睡前要尽量喂饱,换好尿布,使夜间喂奶间隔延长。

⑦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润,光线要暗些,电视、收录机的声音要低,说话的声音也要放轻些,这样会使宝宝入睡得快、睡得熟。

⑧每天睡前给宝宝洗个澡,换穿干净衣服;冬季若不便每天洗澡,也必须洗脸、洗手、洗净臀部和脚,换干净衣服和尿布再睡。

⑨被褥要清洁、舒适、适合季节特点,被褥、被罩、床单、睡衣要勤洗、勤晒、勤换。睡衣要柔软宽松,冷暖要适度,以宝宝睡下片刻后手脚温暖无汗为宜。

⑩白天喂奶后要有一定活动量,晚上才睡得沉;睡前不要过分逗引宝宝,使他不易入睡。

(3)训练婴儿安睡。

刚出生的宝宝有的白天睡觉,晚上不睡觉,不是哭就是闹,这是颠倒黑白,被称为“小儿夜哭”,这既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也影响大人休息。如果孩子养成了这个习惯,长此以往还会阴阳失调,人体生物钟就会出现混乱。

如果宝宝不是因为有病哭闹,就得想办法解决宝宝夜哭问题,可以采用“5个晚上训练法”纠正过来。

第1个晚上:即在原来固定的喂奶时间喂过宝宝后,在他还醒着的时候就放在床上,让其自行安睡。在半夜,必须听到他的哭声后才走到他的床边,先检查尿布,但不要把他抱起来,只轻轻拍拍他或和他小声说话。如此过10-20分钟后,宝宝若仍不入睡,再把他抱起来。此时尽量拖延至20分钟后才喂他开水。记住,不要先喂奶。喂完水后让他安睡。如果他还是不睡,这时再让他吃奶。

第2个晚上:把固定喂奶时间,比第1个晚上推迟30分钟。宝宝如果半夜醒来,处理方法同前一晚上,采用拖延战术,但要比头一晚多拖延5-10分钟才把他抱起来,如果哭得很凶,也比头晚多拖15分钟再喂水。

第3个晚上:继续这么做,但在每一个环节上应试着再多拖延10-20分钟。

第4个晚上:宝宝经过3天的训练,大致已能睡到早上5-6点钟。这天晚上的步骤仍同前晚,惟一不同的是,宝宝醒来时,等上10-20分钟再去理会他,继续采用拖延法。

第5个晚上:按前4天推,固定喂奶时间应接近半夜了,此时可视情况,开始将喂奶时间提早30分钟,调整到大人正常休息之前,并继续将宝宝第2天早上醒来后的喂奶时间延迟10-20分钟,直到宝宝被训练成在大人起床后才醒为止。

5、新生儿的睡眠时间。

新生儿的大脑皮层兴奋低,外界来的刺激对新生儿来说都是过强的,因此持续和重复的刺激使之非常易于疲劳,致使皮层兴奋性更加低下而进入睡眠状态。所以在新生儿期,除了吃奶以外,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睡眠。以后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小儿睡眠时间逐渐缩短。

睡眠可以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而恢复其功能,一般来说5-6岁以前的小儿,白天补充睡眠对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新生儿一昼夜的睡眠时间为20-22小时,2-3个月为16-18小时,5-9个月为15-16小时,1岁为14-15小时,2-3岁为12-13小时,4-5岁为11-12小时,7-13岁为9-10小时。也有少数小孩,在最初几个月里就格外清醒,如若看上去精神很好,也不必多虑。

但这并不是说宝宝睡的越多越好。科学研究认为,从智商的开发提高角度考虑,任其自然的过多睡眠,可能会丧失婴儿智商开发和提高的大好时机。也就是说,父母要每天保证婴儿有足够的清醒时间来接受各种智力开发与提高训练,有利于开发和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6、怎样照顾熟睡中的婴儿。

(1)新生儿睡觉不要捆。

我国民间有一个传统习惯,在孩子睡觉时,用布带把孩子两腿拉直捆好,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长成罗圈腿。再把两臂贴在身体两侧固定好,认为这样孩子才睡得香甜,可不受惊吓,于是用带子把孩子上下捆紧。

其实,这种做法限制了孩子在睡觉时的自如动作,固定的姿势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实际上罗圈腿是佝偻病的症状,不是捆绑可以预防的。因此,孩子在睡觉时,四肢应处于自然状态。睡眠中四肢活动是自然生理状态,不是受惊吓的结果。孩子睡觉时,可根据气温情况,选择厚薄合适的被子,用一条带子在被外轻轻拢上即可。

(2)新生儿睡觉不能捂。

新生儿出生之前,生活在恒温的羊水中,而出生后对外界气候变化和环境条件一时难以适应,故而更应注意保暖。然而,不少父母爱子心切,对小儿的保暖措施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其实,这样做利少弊多,有时甚至会危及孩子的生命。这并非危言耸听。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排汗和散热功能弱,而且反应能力较差。当他们被包裹过暖时,不能挣扎和自我摆脱捂热的不利环境。所以,当被内温度超过34℃时,新生儿就会发生高热,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大量丢失,造成脱水、代谢性酸中毒、脑缺氧和脑水肿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医学上将之称为婴儿闷热综合症。

婴儿闷热综合症多发于冬春季,有厚衣和被褥闷热史,发病开始即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1℃-42℃,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则体温不升,哭声低弱,反应差,有不同程度缺氧、面色苍白和口唇发紫,心跳和呼吸加快,并出现嗜睡、意识障碍,甚至死亡。据有关资料统计,婴儿闷热症的死亡率为17%-30%,约有12%的病儿以后会发生脑瘫痪、智力减退和癫痫等严重后遗症。

由此可见,过度保暖、捂闷的危害不浅,年轻的父母在寒

冷季节要注意给孩子增减衣被。原则上以小儿的面色正常、四肢温暖和不出汗为宜。假如新生儿行为异常,脸上有汗,体温在37.5℃以上,就表明保暖过度,应适量减点衣被。如孩子手脚发冷,体温不足36℃,说明保暖不够,需要增加衣被和提高室温。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地生长发育。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皮肤病治疗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kgz.com/xgyy/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