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疾病危害 > 宝宝脾虚湿怎么回事
宝宝脾虚湿怎么回事
孩子不爱吃饭、容易生病、经常出虚汗、大便干燥等等问题,可能最后都会被归结到脾胃问题上。也许不止一次的有医生对您说,您的孩子脾胃不好,需要调理。孩子们的脾胃问题是不是真的有这么普遍?遇到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孩子?
下面就请河南中医院推拿科主任、张世卿“针推康”志愿者爱心团队创始人张世卿教授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脾胃虚弱”是怎么一回事?
专家
讲解
从中医角度讲,脾胃虚弱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脾虚,一个是胃虚,一般我们都是把脾胃虚弱连在一起讲,因为两个功能是连在一起的。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后天的营养物质是来源于脾的运化,如果脾胃虚弱,整个肌体的营养状况就会差,会导致很多常见问题,比如经常感冒、咳嗽、厌食、汗多、大便干燥或腹泻。
中医对“脾”“胃”的认识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和腐熟。什么意思呢?胃把食物接受了,做初加工,脾将精微物质提取,作为营养输送到肌体各部位去,糟粕的东西通过胃肠排出体外。
儿童脾胃虚弱多因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食生冷食物、长期服用抗生素或某些疾病(如慢性肺炎等)引起。
什么是脾虚
脾虚就是身体吸收、运化食物的功能出问题了,实际上主要跟我们身体正气不足有关,它会引起营养无法吸收,最终正气不足。
中医讲很多气,宗气、肺气、肾气,等等,它们都和脾胃有关,因为只有脾胃吸收、运化功能正常,才能将吸收的食物营养转化为这些正气。
脾虚会出现什么问题
营养吸收会少,没法运输到全身;四肢秉受的营养不足,所以四肢会无力,肌肉会消瘦,因为脾主四肢、主肌肉;另外,人的肺气就会弱,因为“脾土生肺金”,肺气的来源是脾胃之气生发的,而“肺主皮毛”,那么人体体表的这些防卫系统——皮毛功能就会弱,出现头发没有光泽、掉发、皮肤干黄等症状……
什么是胃虚
就是人受纳食物的功能有问题,比如你吃了东西马上胃就胀,也就是吃不下去了,不能消化了,呕吐、呕酸水等,这都是胃虚、胃气上逆的表现。
通过症状可以辨别孩子
是否“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整个肌体的营养状况就会差,会导致很多常见问题,比如经常感冒、咳嗽、厌食、汗多、大便干燥或腹泻。
脾胃虚弱的孩子多面色发黄或面部色素沉着不均匀(花斑),头发稀疏,消瘦,指甲脆薄、有白点,脐周经常疼痛、时轻时重。
脾胃虚弱偏内寒的患儿除了有上述症状外,还有大便次数多、量大,食后即拉等表现;脾胃虚弱偏内热的患儿常食欲不佳、大便干(2~3天大便1次)。
长时间的厌食与脾胃不足有关
尽管厌食是脾胃虚弱的一个表现,但厌食有好多原因导致,有的孩子短期内不爱吃饭,可能是食积或消化不良,感冒期间肯定会吃得少一些,这也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如果长时间的饮食问题,一般来讲与脾胃不足有关,但这种脾胃不足也应该辩证地去看,中医在厌食方面也分好几个证型的,要辩证地看问题,有一些可能就是脾胃气虚,也有些是肝瘀脾虚,还有一部分属于阴虚,这个需要专业的大夫来辨别。
孩子光吃不长是“脾弱胃强”的表现
?
有些孩子特别能吃,但家长反映孩子吃什么拉什么,不吸收,长得很瘦还特能吃,中医认为这是“脾弱胃强”,小马拉大车。这种情况日常注意吃一些健脾的食物,薏米、茯苓等。同时注意不要让孩子吃得太多,千万不要暴饮暴食。
孩子睡觉时“盗汗”是阴虚的表现
每一个孩子睡着后的20到40分钟身上都会微微出汗,过一会儿就没有了这是正常现象。但是有些孩子躺下之后能看到头上是汗珠,或者把枕巾都打湿一块,这种就属于异常了,睡眠中的出汗异常在中医里属于“盗汗”,大部分来讲与阴虚有关。脾虚的出汗是自汗,一活动孩子出汗比较多,这属于脾胃虚弱,而睡眠中出汗大部分与阴虚有关。
??
咳嗽久治不愈病根在脾胃虚弱
??
脾胃虚弱,正气不足,所以咳嗽难以治愈,应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治疗咳嗽,还可配合捏脊疗法。
“脾胃虚弱”的孩子要及早调理
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些孩子在小时候脾胃虚弱,长大是会有明显好转的。另外先天脾胃虚弱的情况确实存在,胎儿在母体内由于母亲生病的原因发育不好,有些孩子生下来,先天脾胃有点虚弱,这种孩子要及早进行调理。
?
调理脾胃的关键是合理喂养
脾胃虚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合理喂养,注意良好合理的饮食卫生和习惯。有些孩子不爱吃饭家长就要找原因,可能是喂养不当导致的,有些家长整天端着饭碗追着孩子满屋子跑,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喂养方式,要在整个营养搭配方面注意,包括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
脾胃虚弱患儿对症选用食疗
莲子山药粥: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心,与山药、粳米、水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患儿。
红枣小米粥: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放入锅内用小火炒至略黄,然后加红枣及水适量,用大火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熬成粥食用。
麦冬沙参扁豆粥:沙参、麦冬各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用此汁液与粳米、扁豆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手足心热、大便干的脾胃虚弱患儿。
小儿推拿日常保健
高其武医生推荐的日常调理脾胃的推拿方:补脾经、摩腹、捏脊、揉足三里。
补脾经:
循拇指桡侧边缘,沿指尖向关节处推为补。力度要轻,不宜太重。
时间:一般是三五分钟,具体还要看孩子的年龄。几个月大的孩子,做两三分钟就可以了,两三岁的孩子做五分钟,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做十分钟。
功效:健脾胃、补气血。
摩腹:
以腹部为圆心,顺时针按摩。力度是轻抚即可。
次数:3-5分钟
功效: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注意:按摩腹部的动作一定要在吃饭前,或吃饭一小时后进行。
捏脊:
次数:5~6次
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振奋阳气。
注意:因为每个孩子的体质都不一样,有的孩子火旺,要是睡前给他捏脊的话,他会兴奋得不睡觉。我们一般这么处理,如果孩子晚上捏脊后睡不着觉的话,下次我们就从大椎捏到长强,也就是从上往下捏。因为捏脊是可以振奋阳气的,心肝火旺的孩子本来就比较兴奋,难入睡,你要给他注一下阳气,他就更不睡了。反过来捏脊,相当于安抚他一下,让他的阳气收回来,反倒是对他的火旺做一个调整。
揉足三里:
用拇指指端按揉。按揉足三里的力度可以稍微重一点,腿上的穴位,尤其是孩子下肢的穴位灵敏程度要差一点。轻重以孩子不疼,但是能感觉到在点按为准。
时间:3~5分钟
特别说明:
以上四个动作并不一定每次都要做全,可以根据孩子当时的具体情况来选取即可。作为保健,也不建议家长天天都做,一周给孩子做上两三回就可以了。家长在给孩子推拿前,一定要先搓搓手掌,让自己的手心微微发热,千万不能用冰凉的手去按揉孩子的穴位。
正确饮食、食疗调理、小儿推拿保健,慢慢地,孩子的脾胃就会逐渐增强,就不会经常积食,身体变地更强壮……
浙江余杭滕叙生老人类天疱创案例双语病例14岁女孩9kg卵巢粘液性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