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疾病体现 > 腹胀烧心反酸功能性消化不良细分9
腹胀烧心反酸功能性消化不良细分9
生活不规律易致功能性消化不良
保健时报记者燕声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增大的同时,应酬也变得越来越多,不规律的饮食、过度接触烟酒以及熬夜等,给很多人的肠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致使常常出现早饱、腹胀、腹痛、烧心、反酸、嗳气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经检查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那么出现这些症状该如何正确认识和治疗呢?
脾胃气机失常是致病原因
一般来讲,出现腹胀、烧心、反酸等症状又没有器质性病变,大多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医院中医科医师刘彦超介绍说,功能性消化不良(FD)属中医“痞满”、“胃脘痛”、“嘈杂”等范畴,病位主要在胃,涉及肝、脾二脏。其病因病机为脾胃气机失常,症状有气滞、食积、湿痰、血瘀等,为脾胃虚弱的表现。
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实为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常见的原因有饮食不节、劳逸过度、邪犯脾胃、失治误治、情志不畅等。
刘彦超说,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全球性多发病、常见病,西方国家FD患者为内科病人总数的2%~3%,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国内FD患者约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三分之一以上。
一般认为,其多由排空延缓、消化间期和消化期动力异常、食物分布异常、十二指肠胃反流、胃电异常、胆道运动功能障碍、胃感觉功能异常、心理障碍、Hp感染及迷走神经张力低下等引起。一般多采用胃动力药、抑酸剂、抗Hp治疗、黏膜保护剂与胆碱能抑制剂、精神及饮食疗法治疗,但易反复发作。
年轻人是高发群体
据了解,FD的高发人群多为白领、IT精英、出租车司机等,他们共同的特征是:饮食不规律,睡眠不定时。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消化系统动力不足,引起胃肠道不适。
不良的饮食习惯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
一类是进食不规律,如不吃早餐,不按时吃饭,长时间饥饿,进食时暴饮暴食、速度过快。长此以往就会给消化系统造成压力。
第二类是生活习惯问题。如喜欢熬夜、抽烟、喝酒,精神压力大,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不运动。
这些原因常会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出现。一般25~35岁的人群,是这类疾病的高发年龄。预防功能性消化不良应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饮食上要注意少吃油炸、腌制、生冷及刺激性食物;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细嚼慢咽。注意防寒。2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不必要的忧虑;生活规律,起居有序,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不吸烟(或戒烟),适量饮酒。3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4如有症状应该及时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病。辨证论治才有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病因病机尚不完全清楚,诊断困难,治疗上尚无特效方法。中医药治疗FD,特别是对体质虚弱以及有湿浊中阻、舌苔厚腻等临床表现的患者有一定的优势。
刘彦超说,中医治疗疾病讲究辨证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证型大致可以分为九类,其证型不同,治疗的方法也有所区别,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现介绍九种不同证型的具体表现及推荐用药,作为参考。患者如有相关病情,需请专业医生辨别诊断,切不可自行随意用药,以免用药不当对身体产生损害。
脾胃不和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法
证候表现:上腹部胀满,隐隐作痛,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因素诱发或加重,苔多薄白。平素情绪抑郁或易怒。
推荐用药:胃苏冲剂、气滞胃痛冲剂、四磨饮
饮食积滞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法
证候表现:上腹部胀痛,嗳腐、吞酸、厌食,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
推荐用药:保和丸、健胃消食片、王氏保赤丸
湿热痞阻
治疗原则:辛开苦降法
证候表现:上腹部痞满,或有烧灼感,泛酸,嗳气厌食,口干口苦或口中黏腻,舌红,苔腻或黄腻。
推荐用药:胃里康、肠胃康
痰湿内阻
治疗原则:燥湿化痰法
证候表现:上腹部痞满,不思饮食,呕吐恶心,大便溏泻,肢体困重,痰多色白,口淡不渴,舌不红,舌苔白滑或腻。
推荐用药:藿香正气水
胃火炽盛
治疗原则:清热通腑法
证候表现:胃脘灼热,疼痛拒按,泛酸嘈杂,口干口苦,喜冷饮,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赤短,舌红苔黄。
推荐用药:牛黄清胃丸
瘀阻胃络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法
证候表现:胃痛拒按,疼痛固定,如刺如割,入夜尤甚,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
推荐用药:丹参饮
脾胃气虚
治疗原则:健脾和胃法
证候表现:上腹部隐痛,空腹痛甚,食欲不振,便溏,神疲乏力体虚,舌淡苔白。
推荐用药:香砂养胃片、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丸
脾胃虚寒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法
证候表现:上腹部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清,脘痞纳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
推荐用药:温胃舒
胃阴不足
治疗原则:益胃养阴法
证候表现:上腹部隐隐作痛,或有灼热感,嘈杂,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无苔或花剥苔。
推荐用药:养胃舒
编辑
燕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