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治疗方法 > 在饭桌上经常念叨的俗语,妈妈的话哪些应该
在饭桌上经常念叨的俗语,妈妈的话哪些应该
↑ 从小到大,我们的上一代总是在耳边念叨一些饮食俗语,我们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并不以为然,总认为其中的很多经验“没道理、不科学”,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些俗语里不乏一些健康金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扒一扒,哪些靠谱的饮食俗语,值得我们念叨给下一代听。“饭前一口汤,赛过良药方”靠谱指数:★★★★☆ 饭前喝汤,和吃饭喝水一样,曾经被人质疑——是否会“稀释胃酸,影响消化”?其实进食时摄入一定的水分,不仅不会有碍胃酸浓度,还能促进消化,防止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喝汤还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肠胃的蠕动。 汤的“健康”的一面,其实就是它营养浓度低,减少了总能量摄入。汤中有大量的水,它能将能量稀释,让我们在较少的整体能量摄入的前提下,增加饱腹感。同时,喝汤也能放慢你的进食速度,避免吃饭过快导致摄入过量。
说到这里,难免有小朋友跳出来说:“汤能减肥!我们快去喝汤!”,但往往事与愿违。
但汤也有不健康的一面——很多汤的营养成分不怎么样。换句话说,你用汤来抵掉一部分别的食品,这是好事儿;你要把汤当主食,那就有问题了。很多汤品,之所以被称为“有营养”,大多是因为其中的食材,而并不是汤水本身。那么,如果我们刨去食材,单独看汤水,里面除了水,还剩下什么呢?很多又腻又咸还晶莹剔透的汤品,经过这么一番筛选,基本只剩下3种物质:淀粉、脂肪和盐。这些汤品,基本没什么减肥优势,喝下去不长肉就不错了。饭前喝汤能够增加饱腹感——这里说的是少油少盐的清汤。如果高油高盐的肉汤、浓汤,比如奶油玉米浓汤之类的,则反而不利于控制能量摄入。“原汤化原食”靠谱指数:★☆☆☆☆ 我们继续说汤。此“原汤”并非特指我们烹饪食物所用的“同一碗汤”,而是指面汤。 “原汤化原食”的典故来自于一个小故事,大意是一壮汉吃了面之后肚子疼得要死,幸亏喝了店家的面汤才捡回一条命。有些人认为,这句话之所以有道理,是因为面汤中含有的淀粉酶、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以及溶到汤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可以帮助消化。但事实上,这些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淀粉酶,会在“煮面水”的高温洗礼中失去活性;而糊精只有是淀粉部分水解的产物,本身并不能帮助消化淀粉;至于那些水溶性维生素,不耐高温不说,本身也不具有助消化的功能。“原汤化原食”,基本喝的是种感觉。“多吃咸盐,少活十年”靠谱指数:★★★★★这个说法虽然吓人,但也很有道理。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不超过6g的盐,过高的盐摄入会大大增加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
为什么多吃盐就不利于健康呢?简单来说,如果吃多了盐,身体里渗透压升高,我们的身体为了维持渗透压稳定,就会提醒我们喝更多的水,这就是所谓“吃咸了叫渴”。水分摄入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一次两次没有大碍,但时间长了,会对我们的身体维持血压平稳的机制造成负担甚至损伤,对血管、心脏和肾脏等脏器的负担都会增加。都说少吃盐,可有时候放盐量不好控制,手一抖就多了怎么办?一个小方法:把食盐兑成盐水,用量会更好控制。“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靠谱指数:★★★★☆这句话出自《孔子·阳货》:“整天吃得饱饱的,一点也不肯动脑筋,这样的人可真是无聊啊!不是有下棋之类的游戏吗?玩玩这些,也比一点不动脑筋好啊。”可有些人表示,“我吃完饭就发傻犯困,别说思考问题了,玩儿都玩儿不好”。饭后犯困的现象,真的如流言所说,是“饭后大脑供血不足、缺氧严重”导致的吗?
“饭后因为大脑缺血缺氧,继而引发困意”的说法虽然有些离谱(大脑缺血和缺氧的症状:眼睛重影或失明、某侧肢体或半身脱力,语无伦次;丧失身体协调能力;甚至昏迷或死亡),但饭后困意的真正发生机制至今没有明确的解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与心血管健康部门认为它和饭后低血压有关;也有很多科学家认为,它与饭后血糖与激素波动有关;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它有重要的演化学意义——吃完饭犯困休息,可能可以促进身体积累能量。吃了睡,睡了吃,不等长膘等什么。“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靠谱指数:★★★★★很多人吃完饭喜欢靠在办公椅上打饱嗝,或者歪在沙发上看电视看手机。其实,与其饭后让身体休息,饭后散步对身体更加有益。“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说得其实很有道理。
饭后如果立即剧烈运动,食物在工作繁忙的胃里左右上下来回颠簸,容易造成胃痛或呕吐,但散步就另当别论了。和剧烈运动时的强烈颠簸不同,饭后舒缓地走路可以辅助胃部蠕动消化食物,还能帮你更有效地控制血糖,缓冲血糖升高和脂肪与能量的积累。
那么什么时间散步,散步多久呢?有研究表示,饭后立即开始散步,比饭后等一个小时再散步更能帮助卡路里消化和脂肪代谢,最佳时间只需要15分钟。大家千万不要为了看电视,浪费了饭后健身的最佳时间段哟!入秋之后,天气逐渐凉快了,饭后不如去散散步吧。“三餐不过饱,无病活到老”靠谱指数:★★★★★与其饭后想办法阻止能量吸收,不如来招“釜底抽薪”,一开始就不要吃太饱。
“吃得饱”听上去很幸福,但经常吃得过饱其实挺痛苦。饮食过量容易导致下食管括约肌不能正常工作而“呕酸水”——即胃食管反流;除此之外,还会导致胃痛和消化不良,或者出现拉稀、头晕和脸色苍白。腹胀如果压迫到膈肌,还会导致呼吸急促,如果晚饭吃得多也会影响睡眠。还有一个道理不用我说:吃得太多,会长肥肉的啊!我们常说的吃饭吃八分饱,就是这个道理。“饥不择食”靠谱指数:★★★★★说完“饱”,我们再来说说“饿”。这就说到了节食。节食的危害很多,除了增加营养不良等风险,对于减肥人群来说,甚至有可能患上暴食症。
为什么节食不能减肥呢?简单来说,如果你长期节食,你的大脑就会觉得:“难道身体处于饥荒状态?下次吃饭一定要猛吸收!”饥饿会带来愈演愈烈的饥饿感,让你越吃越多,对能量的吸收也越来越好。如果出现了饮食障碍,即“胃饱了,心还不饱”的状态,你会对高油、高盐、高糖、高能量的食物食欲大增,这样非常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如果你长期节食,饥饿会带来愈演愈烈的饥饿感,让你越吃越多,对能量的吸收也越来越好。“食不言,寝不语”靠谱指数:★★★★★ 为什么吃饭不能说话?最传统的说法是:容易被噎着或呛着。如果被呛到根本吓不到你,也许下一个事实会让你避免边吃边说话:一边吃一边说会让你吞下大量的气体,导致胃部胀气,更容易放屁。
这还没完,当你和朋友们一起开心地边吃边聊时,是否特别容易吃撑?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的过程中,你通常会毫无知觉地吃下过多的食物,有一项研究发现,被试者在和朋友吃饭时,能量摄入比单独吃饭增加36-40%。
这个现象怎么破?我们需要养成一个习惯:吃饭要专注。吃饭的时候少说话,说话的时候就放下餐具或者慢点吃,减缓节奏,细嚼慢咽。
如果食物进入气管,就会被呛到。 老一辈留下来的俗语,我们总觉得是迷信,实则是祖祖辈辈经验的总结,现今科学实验已经证实其中大多不无道理。星星君温馨提醒:妈妈的话,该听还得听~收藏起来!转给妈妈们吧!星颐·星湖天地销售动态
星颐LOFT公馆分秒递减中!综合体之上4.8米挑高复式公寓,一层变两层,42、85㎡投资首选产品,总价23万起低首付、高回报、多用途,绝美样板间恭迎品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