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治疗方法 > 幽门螺杆菌,杀不杀中
幽门螺杆菌,杀不杀中
著名科学家施瓦茨有一句格言——没有胃酸就没有胃溃疡!
健康状态下,你的食管一切正常,在没有进食的时候,这部分括约肌就保持关闭状态——胃酸或胃部的食物不会反冲到食管里。但是如果它关不紧,你就会体会到食管反流、甚至胃酸上涌至食管带来的灼痛感。胃反流往往都是偶尔发作一次,而且它本身也不是大毛病。等一阵子它就好了,大不了吃上两片抗酸药。不过,一旦胃反流成了慢性疾病,你就有可能患上胃食管反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缩写为GERD)。这种疾病极为难受,它每天都会折磨你。除了胃灼热,患者还会感到恶心、胃反酸、吞咽困难、胸闷。食管不断地受到刺激,最终可能会瘢痕化。胃食管反流疾病现在是发达国家里增长最迅速的疾病之一。以美国为例,有约10%~20%的成年人都受其困扰。
当然,科学家并没有发现幽门螺杆菌与食管反流之间有正相关——实际发现的是负相关,也就是说,不携带螺杆菌的病人患胃食管反流疾病的概率更大,是携带者的两倍。后来的研究发现这个比例甚至高达8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CagA蛋白与胃食管反流疾病之间也呈负相关,而且相关性更强。也就是说,CagA蛋白越少,胃食管反流疾病越强。
我们不妨将目光投向胃酸来寻找线索。胃酸可以杀死绝大多数细菌,但是在亿万年的演化之中,幽门螺杆菌“摸索”出了在酸性环境下生存下来的策略。在一定意义上,幽门螺杆菌喜欢酸性环境——这固然提高了它们的生存代价,却也赶走了许多竞争者。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引起炎症反应影响胃部的荷尔蒙,调节胃酸的分泌。在人生的头十年里,这套平衡胃酸的系统工作得相当不错。在显微镜下,这些分泌胃酸的腺体好像是随风摆动的蕨类植物。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炎症开始侵袭胃壁细胞,在幽门螺杆菌出现的地方,侵袭则更为严重。于是,分泌胃酸的腺体开始萎缩消退,引起萎缩性胃炎。这个时候,它分泌的胃酸就会越来越少。因此,胃溃疡也会消失。所以,施瓦茨的格言——没有胃酸就没有胃溃疡——依然成立。
其实,有两种类型的幽门螺杆菌:有些属于活跃型--cagA阳性菌株;还有另外一些属于懒惰型--cagA阴性菌株,它们则与人体宿主细胞之间的互动要少得多。
cagA阳性菌株可能生活得离我们的细胞更近一点,而其他细菌离人体细胞更远一些。因此,cagA阳性菌株对胃壁细胞的破坏性更强。但是,由于它们更加活跃,所以,它们同样有更大的潜力为我们身体的调节过程提供助力—免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