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治疗方法 > 震惊40岁女子的鼻子里竟喷出胃酸,儿童
震惊40岁女子的鼻子里竟喷出胃酸,儿童
天气一天天热起来,又到了考验身材的时候。最近这段时间,身边好多女性朋友开始加入减肥大军。但是减肥可要注意分寸,减肥减过头容易导致胃酸反流。
近日,医院耳鼻喉科陈主任医师接诊了一位女患者,因为过度减肥导致食道括约肌松弛,胃酸反流而上,竟从鼻腔里喷了出来。
原因是该女士最近两个月都在减肥,一米六五的身高,体重不超过90斤还要减。每天严格控制饮食,尤其到了晚上,只吃蔬菜沙拉。要知道,蔬菜沙拉是生冷的东西,吃多了本来就伤脾胃,容易引起胃酸咽喉反流。再加上她又拼命减肥,减过了头,导致胃的贲门、食管上括约肌等肌肉松弛,抑制不住胃酸,从而导致胃酸一路往上,从咽喉或鼻腔冒出来。
体型消瘦的人,食道上、下括约肌的力量比较小,阻挡胃酸反流的能力也相应比较薄弱,胃酸就更容易“冲”到食道、咽喉、鼻腔等部位。如果是小孩子,还经常反流到耳朵,造成中耳炎。
但这并不意味着胖子就可以偷着乐了。事实上,体型肥胖的人,腹部压力大,出现胃反流的概率本身就比别人高。
1严重咽喉反流甚至会致命咽喉反流性疾病又称反流性咽喉炎,是指因胃内容物异常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的咽喉部引起的临床症候群。有数据显示,普通人群中约有20%会有咽喉反流的症状,而在耳鼻喉科就诊的人群中约占60%。咽喉反流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这种病的年龄跨度很大,婴幼儿、年轻人、中老年人群都可能会得。近年来,门诊中咽喉反流患者越来越多,而且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不要忽视咽喉反流对人的伤害,咽喉反流与下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果在睡眠时发生咽喉反流,严重者甚至会致命。据统计,约有40%—60%的咽喉反流患者,不会有胃部不适症状,从而导致患者不会将咽喉不适等反应与反流性疾病联系到一起。
咽喉反流最典型的症状是咽喉不适,比如嗓子痛、咽喉异物感或烧灼感等。也有不少患者会持续咳嗽,门诊中遇到过一些患者,因咽喉反流持续几十年咳嗽一直不好。还有一部分患者会有嗓音嘶哑、发音异常的症状。
此外,咽喉反流也会引起一些不典型的表现,如耳鸣、鼻炎、哮喘等类似症状,易引起误诊或漏诊。
2儿童也会咽喉反流研究发现儿童吞咽困难、哮喘、睡眠呼吸暂停及鼻炎、鼻窦炎、中耳炎等常见病与咽喉反流密切相关。有统计显示婴幼儿反流的发生率在20%~40%,远高于成人;如果合并气管食管瘘、食管裂孔疝、脑瘫、Down综合征及神经源性疾病或动力性吞咽困难,发病率高达70%。
儿童咽喉反流的表现具有多样性,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由于儿童尚处于成长发育期,不同年龄的症状表现各有不同;其次,由于儿童期机体的敏感性高,耐受性差,胃液反流的刺激可以表现为胃肠道、呼吸道、甚至神经激惹等多器官症状,尤其是低幼儿童难以表述症状,不具有典型的部位症状时,很难到相关的科室就诊,因此带来诊断与治疗的困惑。
婴幼儿咽喉反流以呼吸暂停、喉鸣、间歇性紫绀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生率高达88%,进食困难、生长受限、频繁呕吐为次要表现,发生率达80%,而有咳嗽、哮喘、清嗓表现的也达72%,较大儿童可出现烧心、易疲劳等与成人类似的表现。此外,还可以出现耳痛、鼻后滴流、声音嘶哑、睡眠障碍、异物感、反复肺炎,部分患儿可有低热、口臭、习惯性便秘等。
3儿童咽喉反流的治疗儿童咽喉反流的治疗需根据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治疗的安全性来选择治疗方式,目的是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发生。在儿童尤其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不论病情轻重,注意养成适当的生活习惯,是减少复发,保证疗效的前提。对于症状较轻、无器质性病变的患儿可采用生活方式调整疗法,多数患儿疗效满意。
体位:经过多种体位的对比研究,婴幼儿最佳体位是俯卧位。这种体位能够减少反流,促进胃排空,减少能量消耗,减少反流的吸入,对呼吸系统疾病有较好的作用。但俯卧位需注意小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因此对轻度患儿不推荐。婴幼儿哭闹及其他增加腹部压力的动作和行为,都可能加重反流,应尽量避免。年长儿保持头高脚低(床头抬高10~15cm)位睡眠,对减少反流有益。
食物: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改用低过敏配方奶有利于减少反流,添加配方米糊可减少呕吐;提倡少食多餐,减小胃容量,睡前2~3h禁食。较大患儿避免食用高脂肪、高酸性的食物,避免酸性饮料(如橘子汁、番茄汁等)及刺激性强的饮料(咖啡、含乙醇饮料、辛辣饮料)。青少年避免饮酒和抽烟。肥胖者适当控制体重。
来,和课长聊聊聊天吧,你在带孩儿的过程中宝宝有哪些有趣的言行呢?或是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想呢?添加课长,把你想说的通通给课长发过来吧!
想看更多精彩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