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饮食治疗 > 胃肠病的常见症状之反酸与胃灼热
胃肠病的常见症状之反酸与胃灼热
????
反酸指酸性胃液反流到口腔,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中医将酸水从口中吐出的症状叫做吐酸;胃中及食管内有烧灼感,未见酸水吐出的叫做吞酸。
胃灼热即胃部或胸口感到烧灼般疼痛,有时伴有反酸、腹胀、打嗝等症状。反酸和胃灼热都是因胃酸过多,胃逆向蠕动,或食管底部括约肌软弱无力关闭不全,导致胃酸反流,引起食管灼热。
1反酸的辨证认识生理性反酸
当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不佳时,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不能很好地管辖胃酸分泌的神经,促使胃酸分泌增多。
饮食不当,过甜、过咸、过辣、过酸、过冷、过烫的食物都会刺激胃部,导致胃酸分泌增加。
某些粗粮不易消化,如红薯、土豆等含大量淀粉,会刺激胃产生大量胃酸,其剩余糖分易在胃肠道里发酵,诱发反酸。
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利舍平、保泰松等,也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多。生理性反酸易被食管蠕动及唾液中和而清除,一般不会引起食管黏膜损害,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消除诱发的因素即可。
病理性反酸
当胃或食管出现病变,如炎症、溃疡、肿瘤、动力障碍等导致胃、食管的正常功能被破坏,使胃酸分泌过多,胃逆向蠕动增加,贲门口松弛,食管清除能力下降,胃内酸性液体便会反流到食管,甚至到口腔,口中便会有酸水。
如果患反流性食管炎,更易反酸。对于病理性反酸,要寻找病因,对症下药,同时可服用抗酸药物缓解症状。
2如何应对胃灼热有哪些不适胸骨后有烧灼感,伴有反酸、打嗝、腹胀。这种症状多在进食后出现,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胸痛,特别在弯腰或俯卧时。
咽部烧灼感或咽后部涌出发热、发酸或带咸味的液体。
嗳气。
3胃灼热发作时如何处理一旦胃灼热发作,可少量进餐或饮水,以中和或稀释食管下段的胃酸,这样做能暂时缓解胃灼热症状。
口服抗酸药或黏膜保护剂(氢氧化铝及硫糖铝混悬液)可缓解症状。
吃得清淡一些,适量吃蛋白质丰富又不刺激胃的食物,如豆腐、鱼及牛奶等。
适当吃些含维生素丰富的新鲜水果、蔬菜等。
4出现哪些情况应去就医明显的反酸、胃灼热感并伴有下列症状:吞咽困难、出汗、头晕、呕吐、腹泻、腹胀、剧烈腹痛、发热及排黑便或带有血迹的大便。此时,考虑可能发生了消化道梗阻、胰腺疾病、出血性胃炎、胃溃疡或肿瘤,甚至还可能是心脏病发作,应立即禁食就医。
用抗酸剂治疗反酸、嘈杂(胃灼热)症状,若不能缓解应就医。
反酸、嘈杂(胃灼热)症状在运动时加剧,若在休息后减轻,应就医检查,明确病因。
长期存在反酸、嘈杂(胃灼热)症状(几乎每日发作),说明食管正在被胃酸反复烧灼,这样可导致食管炎、食管瘢痕、胃溃疡等病,应尽快就医。
此外,需注意的是:抗酸剂可掩盖一些疾病的症状而使病情加重。如果有高血压、心律不齐、肾脏疾病、慢性便秘、腹泻等症状,不要在未经医生允许前擅自使用抗酸药。
妊娠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药物前应征得医生同意。
5如何避免反酸、嘈杂(胃灼热)睡觉抬高床头。一般抬高床头以15°(15~20厘米)为宜,让头和肩膀高于胃的水平,以便提高睡眠时食管清除酸的速度,减少夜间反流。
进食定时定量。三餐定时,晚餐时间的选择尤为重要。胃排空的时间是3~4小时,晚餐时间过晚,睡觉时胃内容物尚不能完全排空,一旦平躺,滞留于胃内的食物很容易反流入食管。因此临睡前3小时不宜进食。饮食以七八分饱为宜。过量饮食会加重胃的负担,使胃排空减慢。食物停留在胃中,胃内压力增高,食物更容易反流到食管,引起胃灼热、反酸、打嗝、胃胀等不适。
饮食宜清淡。高脂、高蛋白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是诱发反酸的一个重要因素。脂肪可延缓胃排空,刺激胆囊收缩与分泌,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因此要尽量少吃油腻食物,烹调宜蒸、煮、炖、烩,少用油煎、炸。应该少吃生冷的食物。
忌食刺激性食物。咖啡、茶、巧克力、薄荷、洋葱、大蒜等可刺激胃酸分泌,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不同体质的人对于同一种食物的反应不同,应对容易引起胃灼热的食物做记录,弄清自己的禁忌食物。
少吃酸性食物。如醋、番茄、橘子、橄榄、山楂、乌梅、杏、李子、荔枝、葡萄等酸性食物最好少吃;甜味食物也应当有所节制。
食物适量挑选纤维多的以改善胃动力。植物性蛋白质可以从黄豆、豆腐等食物里摄取;脂肪有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故无须特别限制,但应该适可而止,摄入太多会增加胃的负担,使胃部不适感加剧;牛奶能够中和胃酸,是宜于食用的食品。
细嚼慢咽,进食软烂食物或烤馒头片。一般的粥、面和较烂的米饭均可食用。
戒烟、戒酒。吸烟、饮酒会使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下降,从而增加反流的频率,会延长酸与上皮的接触时间,对鳞状上皮有直接损害作用。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腹腔内压力,增加胃食管括约肌压力梯度,增加食管裂孔疝发生率。
减少增加腹压的因素。腹压增高会诱发反流,应避免穿紧身衣、紧束腰带、饱餐等,避免餐后弯腰、负重物,同时积极治疗便秘、慢性咳嗽等疾病。
注意心理健康。
研究显示,离异、丧偶、生活压力大、劳累、精神紧张、生气都易出现反酸、嘈杂(胃灼热)症状。
《养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