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相关医院 > 灸感及艾灸的排病反应
灸感及艾灸的排病反应
什么是灸感
施灸过程中,患者自我感觉到一系列反应:热感、痒麻感、蚁行感、冷感、传导感等。此为艾灸得气,当灸感消失也就达到了透灸的效果。
灸感意义:反应经络是否敏感。有灸感,灸感强,说明自身经络通畅,作用快;没有灸感并非没有效果,只是表示经络中病气淤积严重,需要时间开淤散阻。透热:从施灸点皮肤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传热:以施灸点开始循经络向远部传导,甚至直达病所;施灸部位不热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甚热;表面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很热。其它:酸、胀、麻、热、重、痛、冷、痒感等。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缓解。
艾灸过程中出现发痒的感觉
一般都是好事!
艾灸的排病反应及注意事项排病反应:灸疗过程中,即使没有外界环境的诱因,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种种不适反应,如发冷、出冷汗、冒臭气、吐痰涎、腹痛、腹泻等,甚至多年前有过的病症都会重复多次出现。因为病邪找到了出口。
出汗:过程中或灸后出汗,持续几天或更久。
红疹:出汗一个阶段后,开始出现红疹,为人身真阳元气充足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继续灸,疹可渐消。
排尿增多:灸后尿频者,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功能减退,女性提示妇科问题。适当多喝水。
排稀便:排病气,一般胃肠问题多,或有肿瘤。
发热:初次艾灸可能会有发烧症状,多喝水,或灸涌泉退热,也可在督脉和膀胱经上刮痧走罐。
咽痛牙痛:多喝水或绿豆粥,重者停灸,症状消失后再灸,一般反复几次就没有了。
头晕耳鸣、眩晕: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如反应尺迟迟不消失,可在大椎点刺放血或刮痧。
精神反应:类似抑郁现象,可以找人诉说,可以外面大哭或大喊,要发泄出来,不要郁心里。
肢体冰凉:艾灸一段时间后出现,提示身体阳虚明显,寒气盛,需要继续艾灸。
皮肤奇痒:说明风邪在表,如果灸一段时间出现这种情况说明风邪较深,坚持灸即可缓解。
妇科疾病:分泌物褐色或水样、脓磁,此为艾灸在辅助调整和消炎,过一个阶段分泌物会渐减少。
出现水泡:灸到一定程度体内寒邪外排所致(当然烫伤除外);可以用针刺破,继续艾灸即可,一般不用包扎;也可用针刺破后将艾灰直接涂到水泡上,期间可能不断有水排出,1-2周可愈,期间患者尽量不要碰水。
疾病加重: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人体正气已被激发,但经络还未疏通,正邪斗争加剧,坚持灸会有好转;二不适合艾灸治疗或取穴配穴不正确,需要重新辨证。
病变部位出现多种反应:动感、痒感,皆为病变向愈的表现。艾灸过程中出现发痒的感觉一般都是好现象!这些反应是大家在艾灸过程中都有机会碰到的!一定要提前了解!
艾灸之后多喝水。如果症状太厉害,请先停下来。不需太过!注意:排病反应最好不要用药物控制,以免降低效果或出现不良反应,可因势利导,如高热病人三天不退,可用刺络放血、拔罐、刮痧等。无论是服中药,还是艾灸,还是其它中医治疗方法,都有可能出现排病反应,而这恰恰可能是正气来复,驱邪外出的佳兆!
排病反应是老百姓最不容易理解的,也是所谓现代中医所不理解的,这恰恰是经典中医最大的优势所在!艾灸的其它反应失眠:尤其是初次艾灸,多伴疲倦无力,或嗜睡,继续艾灸会明显改善。艾灸走窜现象:如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有胃脘部不适,可能是肝有隐患或胃有疾病,艾灸主动帮助你调整,这是艾灸的通窜功能。人体“阴阳”的升降有固定规律,元气充足了,“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自然会升,该降的自然会降。上火,口干舌燥: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处理:
1.适当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时间;2.多喝温开水,适当补充水分;3.灸涌泉、太溪、足三里,或盐水泡脚,引火下行。4.掐压太冲穴降肝火;5.做不消耗气血的伸展运动,拉通全身经脉,避免淤滞。艾灸后易上火原因:一是上热下寒中气虚,多为虚火上浮;二是气血严重不足,稍动则累。如果是气血不足者,除了艾灸,还需要配合调节气血的食物(推荐“七只蚂蚁”红枣黑枸杞原浆)或药物。消化系统反应:腹内气流走动、肠蠕动、腹中鸣响、矢气、打嗝等。此为腹内大气运转的良好,中焦气机通畅,过后疾病很快有明显的好转。整体灸后大小便异常反应:小便中会出现白色沉淀物,此为排泄积滞、病邪消散的征兆;大便增多,呈黑色球状硬便、黑色柏油样便、白色黏脓样大便、水样便等。为肠中积滞开通、湿浊通下的表现,积滞排出后,患者的精神体力会明显恢复,食欲大增,疾病明显好转。艾灸的不良反应头晕:初灸时,特别是灸百会穴时明显,此为经络不通、瘀滞严重,火性炎上或积聚于上所致,可减少灸量,继续灸2-3天。若头晕减轻,可继续进行;若头晕加重,则先灸下部穴位,再灸上部穴;或停止灸。
口苦、胃反酸:灸足三里时会出现,多因胆火盛,胃阴虚,平时胃酸过多,可灸阳陵泉代替足三里。
过敏:主要由艾烟引起。扁桃体肿大、咽痒、目痛、咽鼓管痒和昏睡,有时胸中发热或烦躁等,可中止艾灸治疗或尽量减少艾烟量,及时就医。
艾灸禁忌症禁忌部位:部分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孕妇少腹部、腰骶部。
禁忌病证:高热、大量出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某些传染病、抽风期间;禁忌情绪:过饱/劳/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怒者。禁忌身体:身体极度衰竭,或无自制能力的人。
上述情况,尽量避免,不明之处请长按下方河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