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相关医院 > 艾知识艾灸后的各种排病反应及注意事项

艾知识艾灸后的各种排病反应及注意事项



艾灸就像一轮小太阳,当它逼近你的身体,源源不断的阳气就输入到你的体内,就像一位武功高手将自己的内力传递给你,可能你会觉得很舒服,也可能会感到不适。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请你知道,你的身体其实在朝向好转的方向前进。

由于每人的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有的艾灸后感觉很好,基本没有什么反应和副作用,而有的则反应明显,且不断有各种反应出现。

艾灸后常见排病反应:

1.关于排风寒的反应:大多数患者都有风寒外排的反应,多以打喷嚏,流鼻涕,浑身肌肉骨节酸痛等反应形式出现,或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冷气,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发冷,盖两床厚被都无济于事,量体温还正常,反应持续时间多为一两天或三五个月不等。

2.关于排郁气的反应:郁气的外排以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悲伤或委屈易哭等情绪变化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门排气等反应。特别是性格内向而又心胸狭窄的女性病人多此类反应,反应持续时间一般数小时至1-3天,少数患者可达数月之久。

3.关于排痰湿的反应:排痰湿多以咳吐,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胶凉样粘稠大便。头面、四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有一肝炎病人重灸后,吐痰持续一个月,每天吐痰少则几十口,多则上千口,每天平均咳吐50-毫升痰涎。最后,病体痊愈,他的针感由最初的迟钝型转变成了敏感型。

4.关于排火热邪毒的反应:排火热邪毒多以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痒,或大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形式外排。曾有一心脏病人连续了5次九宫灸法之后,浑身除头面手足之外大部分皮肤起湿疹,奇痒无比,全身被挠的血迹斑斑,持续了三个半月方止。

5.关于排淤血的反应:淤阻在体表经络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肠则多以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瘀阻于心肺则多以痰中带血丝血块为主外排,瘀阻于胞宫的多随经血外排,甚至里面有组织包块或烂肉。

6.关于睡眠有关的反应: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此时,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凑够睡眠的时间,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还会很快改善脾的功能。但绝大多数人灸疗后睡眠状况都会发生变化,有的重灸后先是浑身无力,嗜睡,之后连续失眠数天,一般失眠时也没有疲乏无力,头脑昏沉,不思饮食的感觉。有的先失眠十来天之后转入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后的结果都是睡眠恢复正常。

7.关于发热的反应:发烧反应属于全身综合性的剧烈反应之一。多在自身康复机能完全发挥作用后出现,表示气血旺盛,体质增强,是机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一般发高烧反应,体温在39-40度,反应持续时间一周左右,少数低烧患者,体温在37.5度至38度之间时,反应持续十几天甚至一至两个月。

8.关于灸后上火的反应: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这时要多喝白开水。此时患者会觉得喉咙异常干痛,这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此时许多中医专家都会任认为灸过火了,会立即停止治疗,使得功亏一篑)。

9.关于灸后出现身体过敏反应: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艾灸具有扶正驱邪、散寒除湿的作用,艾灸之后体内的寒气湿气或者其他垃圾病气会向体表聚集,寻找出路,因此湿气重或者体内垃圾病气多的人做艾灸容易起水泡,这是身体正气驱邪、排寒排湿的正常反应。所以,当你觉得灸火的温度在自己的耐受度内,并没有痛,还是起了水泡,那就不是烫伤了。有些人刚开始艾灸的时候,根本不会起泡,就是感觉肢体寒凉的厉害,越灸越凉,本来施灸的部位表皮已经烫的都不能用手摸,但是自我感觉反而不是热,而是冷、凉,并有潮气。这就是寒气大,湿邪大,疾病在经脉逐渐引到络脉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的人很漫长,而真正到了局部感觉不到特别凉的时候,就是反反复复的起泡,然后就是红疹子不断,我们的理解是,开始是排寒湿,继而是排病毒,排病气。

10.关于艾烟过敏的反应:有人对艾烟会产生过敏反应,出现扁桃体肿大、昏睡、眼睛痛、烦躁等症状,离开艾烟的环境症状立即消失。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艾烟同时也是一味药。艾烟中含有樟脑、桧脑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在古代,这些都是用来应对瘟疫的,可以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有关药理研究表明,艾叶可以抗菌、消毒,对流感病毒、腺病毒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应对方案:想要避免艾烟过敏尽量保持施灸的环境通风条件良好,同时每次艾灸量不要太大。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出现乏力、胸闷、心慌、出冷汗、头晕眼花等症状就要及时就诊。

11.关于灸后出现血糖高反应:因为阳气上升,潜藏在体内的阴邪被化,返回到血管、脾肾脏腑器官的一种表现。这种变动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体内的阴邪从深层逐渐沿经脉排出体外。

应对方案: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免疫能力非常低,伤口愈合能力差,所以要把握好时间和灸量,一定不要起泡。糖尿病患者本身消耗比较大,所以在做艾灸期间一定要配合充足的营养。

12.关于灸后出现遗精:因为体内正气增强后,会将因房事过度、意淫、手淫或生殖系统疾病导致的败精排出体外。也就是排出来的都是过去体内产生的垃圾,这样有利于新的精液生成。

应对方案:肾衰患者,采用的就是中药配合艾灸进行综合治疗。艾灸肾俞、气海穴,待阳气恢复后再艾灸关元、命门等培补元阳的大穴。

如果患者伴有脾胃功能弱,特别是脾阳虚,建议减少艾灸的穴位及时间,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此期间,尽量保持清淡的饮食,坚持早睡早起,适当参加慢跑、瑜伽等有氧运动。

13.关于灸后胃反酸的反应:有些患者反应艾灸后胃会反酸,通常这种症状不会单独出现,还会伴有胃胀等症状,这和患者的体质有着重要关系,一般来说这类患者平时有胆火旺盛、胃阴虚的症状。因为胃炎等疾病导致的反酸酸气会向上走,但艾灸后导致的反酸酸气可能会向下走。

应对方案:在临床中只要将足三里换成阳陵泉继续进行灸,即能消除反酸症状,还能保证效果。

调理的过程中要少食多餐,保证营养的同时,饮食要清淡。

14.关于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邪气赶出,那么邪气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15.关于艾灸的走窜现象: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隐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会主动帮助你去调整,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所以说,我们的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的好,这些都会起来工作。假如你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你妇科方面的隐患或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规律的,元气逐渐充足了,“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就自然会升,该降的就自然会降,根本就不必用人为的方法去调动升降。

16.关于妇科疾病灸后有分泌物反应:有的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会有水样的,有的会有脓样的分泌物,这些都是艾灸在帮助调整和消炎,一般过一个阶段,这些分泌物会逐渐减少。

如果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候,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应该是肌瘤,积液,囊肿的分解。不要害怕,有上述疾病的人建议经期艾灸,给疾病以出路,月经期就应该是排出的路径。

17.关于灸后全身痛的反应:艾灸之后经脉痛、关节痛,血液循环增强,如果经脉有瘀堵,就会出现轻微的疼痛或者跳动。另外,一般,伴有风寒、血瘀、气血不足这三类症状的患者,艾灸后最容易出现窜痛、跳痛、经脉疼痛、关节痛等症状,这表明经脉中的阳气得到了补充,正准备将邪气驱赶出去。想要缓解痛症,要加强对疼痛处即阿是穴进行温和灸,促进外邪的排出,痛症就会逐渐得到缓解。灸后全身痛为寒湿症比较严重,同时伴有风邪,则会出现游走性疼痛,刚开始可能是局部疼痛,艾灸后扩散至全身。比如说有的患者为了治疗胸背部疼痛,可能会有疼痛扩至胸背、肋骨等部位,最后才会转移到四肢末端。要加强对膀胱经第一侧线(脊椎旁开1.5寸)、督脉、任脉的疏通,可以用刮痧板,也可以用手按摩。同时配合艾灸风门、风市祛风穴位,如果湿气重则需要加丰隆穴。一个人灸后忽然出现头痛难忍,他很有可能是因为体内的寒、燥、火、风等外邪太重了。艾灸可以为人体培补元气,在用艾灸调理的过程中,阳气充足,有能力与邪气对抗。气具有走动、向上的特性。如果邪气被驱赶循经上头发出来,就会出现后头痛、头顶痛、偏头痛或者前额痛。可以用刮痧板在头部膀胱经、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进行刮痧,同时温通督脉,活血化瘀,使邪气尽快排出体外。







































合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药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kgz.com/xgyy/4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