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疾病常识 > 保胃健康秋季养阴之要药麦冬
保胃健康秋季养阴之要药麦冬
秋季天干物燥,你是否每天都感到口干舌燥?
喝再多的水都解救不了?
你是否感到脸上的皮肤绷得紧紧的,腿上的皮肤都掉了细细的一层皮呢?
女同志们是否每天都敷补水面膜,却还是感觉很干燥呢?
男同志是否感觉头屑较前倍增?
平时胡吃海喝都没啥问题,到了秋季吃了一顿火锅就容易上火冒痘痘咽喉疼痛,这可怎么办?
01秋季养阴选麦冬秋季天气干燥,此时阳气渐收,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从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凉,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长夏”到“秋收”而相应改变。秋主收,主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所以,秋季养生一定要把养阴作为首要任务。而秋季养阴,不妨试一试麦冬。
麦冬,别名麦门冬、沿阶草,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
《神农本草经》将麦冬列为上品药材,言其“久服轻身,不老不饥”,古人给予麦冬相当高的评价,甚至称其为“不死药”。其中当然有夸大的成分,但是麦冬确实是一味好药材。无论是临床开方还是日常养生煲汤,麦冬的应用都非常广泛。煲汤加一点,不但味美鲜甜,营养价值也高,老少咸宜。
02麦冬的功效麦冬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等作用,因味甘甜易于入口,且价格便宜,为秋季养阴之要药。
?养阴润肺止咳
麦冬凉润,既能养阴润肺,又能降逆下气,润中带补,为滋阴降逆止咳之良药。用于阴虚肺燥、干咳、燥咳、劳热咯血等效果佳,同时麦冬对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也有明显的疗效。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简单滋阴润肺药膳:
百合麦冬粥:
百合10克,麦冬,沙参各10克,粳米50克,青橄榄15克,川贝母3克。将上述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粥,食用时加适量冰糖。
?润肺美肤养颜
麦冬归肺经,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而皮肤的状态反映了五脏中肺的状况,秋季皮肤干燥起屑,则示体内肺热阴虚,此时一碗简单的“麦冬银耳汤”可以帮到你:
将银耳20克泡发,麦冬20克与泡发的银耳一同入锅内,加适量水,用文火煮成浓汁后,加入冰糖,再煮5分钟即可服用。
?清心除烦安神
内热生而阴津少,热扰心神,则易夜寐不安,甚者辗转难眠。麦冬性凉,润而可清热,入心经,可清心之虚热,可用于阴虚之失眠、烦躁。这里推荐一个滋阴养心安神的靓汤——太子麦冬炖瘦肉:
太子参20克,麦冬10克,百合10克,冬菇30克切半,加瘦猪肉克,一起煲汤。水烧沸后以小火煮1小时即成。
?益胃生津润肠
慢性胃炎阴虚型患者,往往因胃中阴液不足,而产生胃脘部嘈杂不适及反酸;阴虚之人往往大肠干涩,排便硬而不畅。麦冬恰恰是治疗此类症状的药物,其在治疗胃阴不足的玉女煎以及治疗便秘的增液承气汤等常用方剂中均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03麦冬的使用禁忌讲了这么多麦冬的好处,那麦冬是不是人人合适,吃了就能见效呢?下面就来讲一下麦冬的禁忌人群。
麦冬性寒,服用之后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所以更加适合一些内热阴虚的患者服用,特别是一些出现咳嗽还有津亏的患者服用。反之,一些脾虚患者出现的寒湿、痰湿等情况,不宜服用,否则会加重寒湿跟痰湿内生的情况。很多人认为服用麦冬水之后不仅能够延缓衰老,还可以调养身体,其实并不是这样,调养身体、延缓衰老也要辨证施补。
‖食疗方推荐——沙参麦冬水鸭汤
材料:沙参20克、麦冬20克、石斛20克、生姜3片、水鸭半只。(2人份)
做法:将水鸭焯水,药材洗净,以上食材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慢火煮至肉烂熟,适量盐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养阴益胃,生津止渴。
适合人群:脾胃阴虚者。常见烦热汗出、嘈杂不适,饥不欲食,唇干鼻干,口干欲饮,形体消瘦,舌质嫩红,苔少,脉细。
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胃经,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三经,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石斛性微寒,味甘,归胃、肾经,能益胃生津、滋阴清热。鸭子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与上述药材同煲清润滋养,补而不燥、清而不淡,特别适用于脾胃阴虚者食用。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医院脾胃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医院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医院医院;
周三晚上医院大德路总院。
供稿:医院脾胃病科叶泰毅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