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疾病常识 > 内科病例系列上消化道出血鉴别题050
内科病例系列上消化道出血鉴别题050
女性,62岁,主因呕血、黑便12小时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12小时呕咖啡样物2次,量约ml,黑便1次,头晕,心悸,无晕厥。
既往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5年。胃溃疡病史20年,平时间断进食后上腹隐痛、反酸。
体格检查:P次/分,Bp/60mmHg,腹软,剑下轻压痛,肝肋下2cm,无触痛,肠鸣音活跃。
辅助检查:血Hb85g/L,便OB(+),ALT70u/L。急诊胃镜: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红色征(-),胃粘膜呈蛇皮状,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
问题:
一、诊断
二、诊断依据
三、出血的可能机制
四、鉴别诊断
五、治疗计划
答案及解析:
一、诊断
1.上消化道出血
门脉高压症性胃炎并出血
2.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二、诊断依据
1.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便OB(+)。既往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胃镜下显示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粘膜呈蛇皮状,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提示可能为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蛇皮状”或“马赛克状”的黏膜为较典型特征。)
2.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既往病史)
三、出血的可能机制
肝硬化门脉高压时:
1.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食管胃底静脉压力逆行性增高;
2.血液淤滞、组织缺氧,黏膜对有害因子的敏感性增加,胃黏膜屏障受损;
3.肝硬化时凝血因子生成减少;
4.常见诱因有:粗糙食物、胃酸侵蚀、腹内压增高及剧烈咳嗽等。
四、鉴别诊断
1.急性胃炎出血(支持点:呕血、黑便,便OB(+)。不支持点:胃镜: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粘膜呈蛇皮状)
2.胃溃疡(支持点:呕血、黑便,便OB(+),既往胃溃疡病史,平时有消化道症状。不支持点:胃镜示胃粘膜呈蛇皮状,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未见溃疡)
3.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Mallory-Weisstear)(是以大量呕血、用力不协调的呕吐和食管胃连接部纵形撕裂为特征的综合征,常在剧烈呕吐后发生。支持点:呕血、黑便,便OB(+),头晕,心悸。不支持点:肝肋下2cm,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粘膜呈蛇皮状)
(注:
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
其余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有: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食管癌、食管损伤、食管炎、食管憩室炎、主动脉瘤破入食管、恒径动脉破裂、胃间质瘤、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血管瘤、吻合口溃疡、促胃液素瘤、胆道出血、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癌、胆道术后损伤、肝癌、肝脓肿或血管瘤破入胆道,以及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者,等。)
五、治疗计划
1.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血容量。
2.抑酸、保护胃粘膜:PPI、粘膜保护剂。
3.止血治疗:凝血酶口服。
4.降低门脉压力:心得安。
5.保肝治疗(适量使用保肝药,多用反而增加负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