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疾病常识 > 最早期的胃癌,医生的这个举动救他一命

最早期的胃癌,医生的这个举动救他一命



对东亚地区来说,中国是胃癌发生大国。

因为全世界的胃癌患者虽然众多,但近一半都是中国人。

胃癌在日本和韩国是最高发的癌症,但是日韩的胃癌死亡率却远远低于我国。

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数据显示,胃癌5年生存率日本为67.5%,韩国为71.5%,而我国仅35%。

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完善。对于胃癌患者来说,「早发现,早治疗」直接影响着生存状况。

近年来,二院消化内科早癌团队一直在遵循着一种方法。

即找到发生早期胃癌的土壤,然后再寻找早期胃癌。

细菌未治疗,发现胃早癌

//

HP感染是在非常年轻的年龄。5岁以后,感染的高峰开始下降。

长期感染HP带来了胃粘膜的萎缩和肠化,随之即有发生肠型胃癌的风险。

49岁的吴师傅有胃病史多年了,一年来他感到胃部时不时的隐隐作痛,喝酒后会加剧,吃点胃药会减轻,所以也没太在意。

就在前一阵,他酒后感觉疼痛加剧,还烧心反酸,胀气。

来到二院消化科门诊,王小云主任为全面了解病情,给他安排了胃镜检查。

上下滑动阅览

检查发现,吴师傅胃粘膜已经有萎缩和肠化,萎缩的范围已经从胃小弯延伸至贲门,HP现症感染,在评估了他的背景粘膜后,王小云主任考虑他是发生胃癌的高风险个体,在萎缩肠化区域有发生分化型胃癌风险。

除了胃角有一处病灶外(外院胃镜提示),胃窦还有一处1.0x1.5cm的凹陷型病灶,考虑早癌。

王主任又进一步对这块可疑的病变进行了活检,通过病理证实了她的怀疑。

报告显示,吴师傅胃窦早癌诊断明确,超声内镜和CT都没有发现淋巴结转移。另外,他的幽门螺杆菌呈阳性。

一拿到报告,吴师傅就诉说自己体检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已经有几年了,但一直没根除。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病因,您要是几年前就接受了根除治疗,可能现在就不会发生胃癌了。”王小云主任说道。

不过幸运的是,像吴师傅这样的情况发现还算及时,粘膜内的早期胃癌,不用开刀,胃镜下通过ESD手术就可完整切除病变,术后病理提示为高分化腺癌(T1a,粘膜内),淋巴结转移风险为0%,术后需要根除HP。

二院发现早期胃癌的办法

//

提到胃癌的早期诊断,有些人的第一反应会是:看症状。

然而,早期胃癌的症状并不明显。

胃癌最先起源于胃的粘膜层,由于早期癌灶很表浅,对粘膜的损伤也不大,不会出血。也很少影响到消化功能,所以很少出现症状。

早期胃癌与浅表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常见消化道疾病症状相似,如腹胀、反酸、食欲下降等,出现较为明显的特异症状——如消瘦、出血、黑便时,或已经到了中晚期了。

症状并不足以让我们早早地「捕捉」到胃癌,在二院消化内科,揪出早期胃癌的法宝是胃镜精查,并通过京都胃炎分类判断是否存在Hp感染。

京都胃炎分类是目前通过内镜检查诊断Hp感染状态的最佳方法。

此外,京都胃炎分类为内镜医师提供了全面评估的有效方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检查多种内镜特征来估计Hp感染状态。

如果在胃癌癌前病变期间尽早进行Hp根除,那么或可阻断甚至逆转胃癌的发生发展从而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需尽早

//

首先,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往往都有胃炎,而国际学术界公认胃炎癌变过程为: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

看吧,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到胃癌,还有很长的过程,离癌变还有五个步骤的距离,不过如果放任它不管,这个进程是不可逆的。

如果在萎缩性胃炎发生前根除幽门螺杆菌,几乎可以完全避免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癌的发生;而对于已经发生萎缩性胃炎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者发生胃癌风险,患者还需要定期接受内镜随访。

-专家介绍-

王小云

复旦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南医大硕士生导师,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擅长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及早癌内镜下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五下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kgz.com/jbcs/1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