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病情诊断 > 胃胀反酸,可能与你的饮食方式有关
胃胀反酸,可能与你的饮食方式有关
吃饭,看似平凡简单的问题,里面却包含了大学问。
墨子曾在《墨子-辞过篇》里说过:“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
这里说,吃饭是为了补充气血,补充消耗,保证新陈代谢的需要;增强体质;满足口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并没有感觉到饿,却想嘴巴里吃点有味道的东西;有时饿过劲儿了,反倒没有胃口了。
这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图源?Pixabay
人为什么会“本能”
的靠喜好选择食物?
首先来说,人为什么会“本能”地去做或者喜欢做某些事,却又讨厌做另一些事?
在上世纪50年代,加拿大两位心理学家詹姆斯·奥尔兹和彼得·米尔纳,做了实验探索。
他们用微电极刺激法研究脑功能的定位实验,当把电极插入伏隔核区,实验大鼠会“主动”地不断按下压杆接通电源来获得电刺激。
进而他们推测,刺激这些脑区可能会获得“舒服”的感觉,大鼠正是为了获得这种欣快感才不断压杆来实现“自我奖赏”。
随后证实了中脑边缘系统正是动物的奖赏中枢,多巴胺是最主要的“快感递质”。
在进化过程中,动物曾经面临的食物匮乏或不可靠的环境,所以每当获得含有利生存的营养成分的食物,动物就奖给自己一定的欣快感。
为了获得这种美妙的欣快感,动物会不惜一切获取富含营养的食物。因此,这种自我奖赏机制是动物长期进化中的一种生存优势。
不止是糖,其他营养素,包括钠、脂肪甚至酸味食物等一切美味、可口食物,都会共享中脑边缘系统内的神经通路。
从而激活脑内自我奖赏和强制性寻觅机制,产生饥饿的不良感觉来驱动觅食行为。
图源?Pixabay
我们为什么会吃呢?
大量研究表明,摄食动机可以分为维持能量平衡和享乐两种。
美味食物的摄取,以及这种美味食物的味觉、嗅觉、视觉刺激和记忆信息,都可以触发享乐性摄食。
进而在享乐性摄食过程中,脑内奖赏中枢释放大量多巴胺,同时产生欣快感。
而调节能量稳态平衡的一些激素,如生长素释放素等,可以通过大脑奖励回路食物刺激敏感性的增减,来参与享乐性摄食的调节。
但享乐性因素往往可以部分和完全覆盖生理性能量平衡因素。
其结果是,导致某些人会因此过度摄食或者暴饮暴食,而他们的享乐性摄食往往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
图源?Pixabay
水汤“送饭”会影响消化?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没办法才会在外面吃饭解决,既要注意卫生问题,还要预防疾病传染。
是不是在家里吃饭就保证安全无忧了呢?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景南指出,许多人习惯在吃饭时用水或汤“送饭”,会影响肠胃消化。
消化功能主要靠胃液中的胃酸,它能把我们吃进去的一些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进行初级消化,而胃酸的浓度对于消化功能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边吃饭边喝大量的水,就会把胃液稀释,胃酸浓度降低对于初级消化功能就会有所影响。
专家还建议大家,在饭前半小时和饭后半小时同样不宜饮入大量的水。
除此以外,不少人吃饭时认为汤很营养,会选择用汤来搭配饮食。
图源?Pixabay
李景南强调,汤比水的营养物质要高,会更加刺激胃酸的分泌。
胃酸分泌的量又没有更多的食物来供它消化,所以,过度的胃酸会对胃黏膜有影响。
看来喝汤与喝水一样都要适量,否则也会造成胃酸分泌过多,胃胀、反酸、等消化不良等情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