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胃反酸 > 病情诊断 > 足太阴脾经详解脾经相关穴位,化掉任何
足太阴脾经详解脾经相关穴位,化掉任何
要想详细了解足太阴脾经先来看脾的功能 脾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主运化、升清,主统血。
(1)主运化、升清。脾主管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两方面。食物经脾消化、吸收后转化为水谷精微,脾将水谷精微上输归肺、散布于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若脾失健运,则消化、吸收和转输营养物质的功能失常,引起食少、纳呆、腹胀、消瘦等症状。脾运化水谷以升清为主,即所谓“脾主升清”。脾的升清,还能维持人体内脏相对恒定于一定位置而不下垂。若脾气不升,不但影响水谷精微的输布,使气血生化无源、出现头晕、神疲乏力、泄泻等,严重者还可致脱肛,内脏下垂等。水液的吸收和输布也是脾主运化的一个方面。脾将水谷精微中多余的水分,转输于肺、肾,经过肺、肾的气化作用,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脾运化水液功能减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形成痰饮、水肿。脾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而口是食物进入的门户,故有“脾开窍于口”的说法。临床上,脾病常可以出现口味的异常,如脾虚则口淡无味,脾有湿热则口中有甜味等。
(2)主统血: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血液在血管中运行,全赖于脾气的统摄,若脾气虚衰,失出统摄功能。血将失其下轨而外溢,如便血、崩漏、皮下紫斑等症状。
(3)主肌肉、四肢:脾将营养物质通过运化输布到全身肌肉及四肢,而使杜实丰满有力,脾失健运,则肌肉痿软,四肢无力。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水谷,都由口而入,脾又主消化吸收及运输,与口是统一协调的,反之,过口唇的色泽也可反映脾的气血盛衰。
2.脾气足的表现:(1)脾气足肭肉丰活“脾主肌肉”。脾气足,肌肉丰润、鲜活,面部生动而富有自活力。有的人长像并不漂亮,但仍然可人,这就是民间讲的,脸上长着“爱人肉”。因为脾气足,人体肌肉中的气血是通畅的,故肌肉丰润而富有弹性,而脾气虚者,面部肌肉呆板,全身肌肉酸懒乏力,甚者萎缩。
(2)脾气足脸不臃肿女性面部白里透红的胖,是正常的胖,可谓“富贵之美”,这是相当一部分男性所持的审美标准。如唐代看好以杨贵妃为代表的丰腴美人,就是当时大部分男性对女性审美标准的体现。除此之外的胖,多数为肿胖。“脾主运化水湿”,输布体内水分。脾虚失职,则导致水肿“。肾虚引起的水肿有腿脚,脾虚引起的水肿在脸部及全身。
引起脾虚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吃,二是思。多吃冰冷食物、贪吃水果、暴饮暴食,都能伤脾;思虑过多,也可能伤脾,高考前不少孩子泻肚就是由于用脑过度脾虚所致。
脾气足可使人面部去水肿而轮廓清晰,肤色白里透红,全身的赘肉逐渐消失。这就是“应该把人补瘦,而不应该把人泻瘦、饿瘦”的道理。
(3)脾气足精神爽快脾气足者气血贯通肌肉,人的精神爽快;脾气虚的人则精神抑郁。许多精神病患者或心理有残疾的人都与脾虚有关。
(4)脾气足嘴唇红润许多现代女生性只知道靠涂抹口红遮盖暗淡粗糙嘴唇,却不懂得只要调好了脾,就可以使嘴唇自然红润。
“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脾气通于口,脾足能知五谷”。脾气足者嘴唇丰盈红润,呼出的气无异味,吃五谷杂粮可品出其中的香味。脾气弱者唇白而粗糙,若寒凝脾中则唇紫或黑,呼出之气息异味浓重,令他人躲闪,且饮食无味。
(5)脾气足皮下无瘀斑“脾统血,使血液在脉管内运行顺畅不致外溢”。当脾气虚而无力统血时,血溢出脉管之外,被称为“血不循经”,有人会皮下出血形成瘀斑;有会鼻孔出血;有人会出现“血汗”,即流出的汗为红色;有的女性会经血不止。
(6)健脾和胃要领脾和胃相表里。脾相当于指挥长,胃相当于车间,二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但是他们的习性却不同,脾喜燥恶燥,脾气上升,人中气足,胃气下降,人才能顺利完成消化吸收。
“肾为先天之本”;“脾后天之本”这一说。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效好,表现为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红润。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所以要想身体好,首先要养好脾是关健哟。
如何健脾呢?
除了采用平常喝山药薏米粥、冬天吃大枣等食疗方法外,最安全有效且持久的方法就是揉脾经。
足太阴脾经循行路线图(动态)
运用经络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强人体的气血,为防病治病储备最大的能量。所以,要想祛除疾病,永葆身体健康,就得随时把新鲜气血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让血液总是保持一种快速运转的状态。
其实,任何疾病,都是在人体内有淤血的情况下生成的,而脾正好具备了生成和运输新鲜气血这两大功能。只要把脾养好了,就可以百病不生,即使有病也会很快痊愈。
气血充盈邪无踪脚上的脾经大药脾经上的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的,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所以,我们每天一定要多揉揉脾经上的穴位,把气血引下来。
治各种出血症、慢性鼻炎:隐白穴最主要的功效是止血,对各种出血症状都能有效地缓解。
刺激隐白穴,通常是用艾灸的方法,就是拿一个艾条点燃,灸这个穴位。如果没有艾条,也可以用一根香烟来代替,同样有止血的效果。隐白穴还有一个功效,就是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鼻出血。治疗鼻炎的时候可以用牙签点按。
治缺钙引起的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腿痛以及颈椎病、糖尿病、消化能力弱:按揉大都穴;从隐白穴往上,大脚趾根的位置就是大都穴。
大都穴对于老年人来讲特别重要,因为这是一个补钙的要穴。可能有朋友会说,要补钙,吃点钙片不就完了吗?不错,吃钙片是会有些效果,但是您知道为什么会缺钙吗?不是因为补得少,而是因为体内不吸收,这才是缺钙的真正原因。
大都穴除了可以补钙之外,还能治疗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腿痛。当然,这些症状也都是因为缺钙引起的,所以只要记住大都穴是一个补钙的要穴就行了。
治睡觉流口水、舌两边有齿痕、消化不良、手脚冰凉、月经淋漓不尽、头晕、糖尿病等脾虚引发的病:用拇指内侧按揉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很多人都有脾虚的症状,比如,夜里睡觉老流口水(这叫脾不摄津,就是脾不能收摄这些津液,它自己流出来了);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不一会儿就腹胀,消化不良;手脚冰凉,血液循环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不能收摄;因为气血上不到头部而头晕,等等。
这些症状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尽管脾虚的症状有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揉太白穴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内侧多硌它,这样健脾的效果才好。
另外,揉太白穴还可以调节血糖,治糖尿病。
治消化不良、胃反酸、妇科病:揉公孙穴公孙穴的功能非常强大,既可以调动脾脏、脾经的运血能力,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去,是一个疏散点、一个枢纽;又可以帮助调节身体上由于气血淤滞造成的各种症状,综合起来,就是通气、活血、解淤。
如果您有妇科方面的问题,请每天揉揉公孙穴。另外,公孙穴可以抑制胃酸,如果您出现出酸水的情况,赶紧揉一下公孙穴,很快就会好转。公孙穴还可以增加小肠蠕动,增强消化能力,如果吃完东西不消化,也要赶紧揉揉它,很快就会往下运化了。
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商丘穴商丘穴正好对应于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同时,它又提示了一个医理: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但为什么揉这个穴还能消除炎症呢?这是因为脾是管运血的,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也就消除了。
脾经上的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的,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上去,所以商丘穴可以消除下身的各种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我们一定要多揉揉商丘穴,把气血引下来。
有人不爱吃饭,特瘦,能揉小腿脾经吗?当燃能揉!实际上,揉脾经既管胖也管瘦。揉它可让瘦的人长胖、胖的人减肥。总之,揉完后任何人都会感到欢喜。
治肝、肾、脾上的病症及妇科病:刺激三阴交穴三阴交就是肝、肾、脾3条阴经交会的点,所以这一个穴位就可以治3条经上的病症,真可谓一穴多用。
三阴交穴还是妇科病的通治要穴。无论妇科问题是发生在附件、子宫、卵巢还是乳腺,都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而且有病时按揉该穴会非常痛、非常敏感。每天多揉揉三阴交穴,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治不消化、男性前列腺问题、腿肚子酸痛:点揉漏谷穴漏谷是谷子漏出来的意思,也就是吃下肚的东西,没能得到很好地消化,营养没吸收,又排出来了,这叫做“完谷不化”。而多揉漏谷穴就可以治疗。
漏谷穴还可以治疗小便不利,对男性前列腺问题很有疗效。很多朋友整天上完班回到家,觉得腿肚子酸麻胀痛,放到哪儿都不合适,这时您就需要多揉漏谷穴,在白天的时候就点揉,尤其是在上午9点到11点脾经气血最旺的时候揉。这样晚上回到家时,腿就不酸了。
治慢性胰腺炎、糖尿病:揉地机穴贴着胫骨往上走,与腿肚子上的最高点正对着的地方就是地机穴。“地机”就是大地充满生机的意思。因为脾属土,土属大地,而且人体的后天之本都靠脾胃来供应,所以揉地机穴可以增强整个肠胃的运化功能。
地机穴对胰腺很有帮助,像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都可以通过揉地机穴来防治。
祛湿,治各种炎症、水肿:揉阴陵泉穴阴陵泉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
专治瘙痒、调节血液循环:揉血海穴血海穴,它是专门治痒痒的穴。老年人身上经常瘙痒,用艾条灸一灸血海穴就能很快止住。这个方法效果最好,而且很方便。
“男子主气,女子主血。”女子以血为先,所以她们身体里的血一定要充足。血海穴可以调配人体的血液,把多余的血分配到少的地方去,把淤滞的地方给疏散开,其功效相当于足三里穴。只不过一个是补气的,一个是调血的,但都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治本大穴。
胖人减肥,瘦人增肥:推小腿脾经如果在推小腿的过程中发现痛点正好压在脾经上,那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经才真正管用,也就是找到小腿脾经上的阴陵泉穴、地机穴、漏谷穴、三阴交穴这4个穴位去推。如果找不准,也不想记得那么详细,您就索性顺着胫骨内侧边缘上下推。哪个穴敏感,哪个穴痛,您就多揉哪个穴。
不给疾病任何藏身之地腹部的脾经大药脾经还有好多穴位都在肚子上,一推腹就全给推了。
●推腹法:腹部的脾经穴位一把推,脾经还有好多穴位都在肚子上,一推腹就全给推了。它们通常都在人体中线旁开4寸的位置上,如果这个位置上有痛点,您就知道是脾经上的问题了。
●治急性扭伤:按揉大包穴-大包穴是脾经的最后一个穴,在肋骨这块儿腋窝直下6寸处。“大包”就是大包大揽的意思,比如急性腰扭伤、急性脖子扭伤、急性肋间神经痛,大包穴都能治。-
赞赏